[实用新型]薄壁类零件内涨式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7369.2 | 申请日: | 201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5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翼;毛志明;蒲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上汽汽车同步器厂 |
主分类号: | B23B31/40 | 分类号: | B23B3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王剑 |
地址: | 21533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零件 内涨式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涨式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薄壁类零件的内涨式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加工精度不断的提高,对于零件加工的工装夹具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薄壁类圆柱形零件的加工。最早的内三爪反涨式工装夹具已经基本被淘汰,如图1,这种夹具10的缺点主要在于受力点在三个卡爪11上,在加工完成后,由于薄壁类零件弹性变形,内孔圆度会变形的很厉害,以致根本无法符合产品图纸的要求。
取而代之的是内涨式夹具20,如图2,它采取的是整个内孔接触式涨紧方式。该夹具20通过机床连接盘21将其固定至机床上,该机床连接盘21上依次连接有定位盘22、定位座23和定位芯24。工作时,在拉力F的作用下,拉杆28带动其前端的圆盘29沿拉力F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圆盘29外周的斜面27对弹性涨套26形成径向的涨力f,从而可以通过弹性涨套26的涨力从内部固定薄壁类圆柱形零件。采用该种夹具20后,制成的薄壁类圆柱形零件的圆度得以保证。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所述弹性涨套26可以自由转动,而且其弹性壁相当薄,有效支撑力不是很大,特别是在割槽的时候产生的径向力比较大,会导致加工零件的径跳通常无法得到保证,一般公差只能控制在0.1mm左右。另外,还有一个缺点是,这类夹具在受到所述拉杆28拉力F的作用下,如图3所示,通过所述连接杆28与所述弹性涨套26的锥面27将拉力F转化为径向的涨力f时,零件仅仅受到涨紧力的作用,而零件与夹具的定位面25之间必须通过操作工的手掌向定位面施压,才能保证零件一端与所述定位面25紧密贴合,以保证零件的端面跳动,此种情况下跳动一般都控制在0.08mm左右。不过,由于加入人工操作,很容易出现由于操作工随意安装零件,没有将零件端面压紧在定位面25上,而导致零件产生较大加工误差的情况出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壁类零件内涨式夹具,其可以将零件自动压紧在定位面上,不会由于操作工的失误,导致零件没有被压紧,零件加工产生较大误差。同时,本夹具所加工的零件端面跳动能够保证在0.03mm以内,有效的提高了零件的产品质量,保障了下一道工序的加工基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壁类零件内涨式夹具,该夹具包括:机床连接盘,其用于将本夹具固定至机床上;拉杆法兰盘,其通过外周的连接杆与弹性涨套连接;定位座,其固定于所述机床连接盘上作为本夹具的外壳;以及定芯轴,其固定于所述机床连接盘上且前端为锥面,所述弹性涨套包裹于该锥面上;其中,当拉动所述拉杆法兰盘向后端移动时,该拉杆法兰盘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弹性涨套也向后端移动,此时所述弹性涨套由于所述锥面的作用向外周涨开。
所述的薄壁类零件内涨式夹具中,所述拉杆法兰盘通过至少两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弹性涨套连接,所述连接杆于所述拉杆法兰盘的外周呈均匀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夹具于工作时在机床拉杆拉力的作用下,通过拉杆法兰盘和连接杆将拉力传导至弹性涨套上。由于弹性涨套受到连接杆的限制,不能自由转动,只能在定芯轴的锥面上轴向运动。同时,弹性涨套在作轴向运动时,经过定芯轴的锥面,将拉力转化为径向涨力和向定位面的拉力。正是有上述向定位面的这个拉力,零件会自动的被压紧在定位面上,不会由于操作工的失误,导致零件没有被压紧,出现零件加工粗大误差。因此,有效的提高了零件的产品质量,保障了下一道工序的加工基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内三爪反涨式工装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内涨式夹具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 中内涨式夹具的锥面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薄壁类零件内涨式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兹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上汽汽车同步器厂,未经江苏上汽汽车同步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73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环形加热丝加热气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