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随钻直井测斜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8089.3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1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冯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六合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22 | 分类号: | E21B47/022;E21B47/18;E21B4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钻直井测斜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煤矿及地质勘探中钻井工程领域,是一种用于钻井过程中井斜姿态参数测量的随钻测斜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钻井施工中机械式随钻测斜仪有效解决了目前钻井工程中直井随钻测斜,特别是高温高压井、深井、超深井测斜的技术难题。但该测斜仪测量精度低仅是0.5°和1°,井斜测量范围:测量精度0.5°时0°~5°;测量精度为1°时,0°~10°,通过手工调节,其摆锤采用“上挂”定位,止动环呈锥形延伸,摆锤中心线和仪器中心线的夹角始终等于井斜角,角度变化较大,整体构造复杂,而且不能测量温度、重力高边等参数,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对泥浆泵排量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纯机械式随钻测斜仪测量精度低、测量参数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随钻直井测斜仪,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使用井斜测量精度可达0.1°以上,并可测量温度和重力高边等参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随钻直井测斜仪由井下部分和地面部分组成,井下部分包括电池短节、脉冲器短节和钻具接头,自上而下螺纹连接,地面部分包括泥浆泵压传感器和地面主机。井下部分的脉冲器短节中包括测斜电路,测斜电路由两轴及以上的加速度传感器组成,芯片均采用耐175°高温级别。井下仪器的脉冲器短节的工作时序可编程,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设置为延时关闭或者定期开启以省电。首先用数据处理软件对脉冲器短节进行工作时序设置,然后连接好井下仪器总成,固定在钻铤接头的定向内套中,下放至井下。当泥浆泵停止工作时,井下仪器工作在测量状态并将测量的数据存储,当泥浆泵启动并达到一定的排量时,井下仪器的脉冲器启动工作,通过泥浆将脉冲信号传输至地面,地面的泥浆泵压力传感器上反应脉冲信号。地面主机根据编码协议将脉冲信号变化换算为井斜、重力高边和温度等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随钻测量,测量精度可达到0.1°以上,并可测量温度、重力高边等参数,解决了深井、超深井、高温高压井等特殊高难度直井随钻测斜的技术难题,提高钻井效率,节约钻井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随钻直井测斜仪井下部分组成示意图。
图2是随钻直井测斜仪地面部分压力传感器示意图。
图3是随钻直井测斜仪地面部分地面主机与数据处理软件示意图。
图中1.电池短节,2.脉冲器短节,3.定向内套,4.钻具接头,5. 钻铤接头,6.压力传感器,7.泥浆立管,8.地面主机,9. 带数据处理软件的PC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井下部分包括电池短节(1)、脉冲器短节(2)和钻具接头(4),自上而下螺纹连接。地面部分包括如图2所示压力传感器(6),如图3所示地面主机(8)、带数据处理软件的PC机(9),压力传感器(6)与地面主机(8)之间通过内嵌的无线收发模块实现通信。
首先用数据处理软件对脉冲器短节(2)进行工作时序设置,然后连接好井下仪器总成,固定在钻铤接头(5)的定向内套(3)中,下放至井下。当泥浆泵停止工作时,井下仪器工作在测量状态并将测量的数据存储,当泥浆泵启动并达到一定的排量时,井下仪器的脉冲器短节(2)启动工作,通过泥浆将脉冲信号传输至地面,地面的泥浆泵压力传感器(6)上反应脉冲信号。地面主机(8)根据编码协议将脉冲信号变化换算为井斜、重力高边和温度等参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阐述了具体实施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的具体案例方法,以上实施例子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方法的使用系统;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方法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方法发明使用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六合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六合伟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80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