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8139.8 | 申请日: | 201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3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耿善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善刚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5/08;F21V17/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2711***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型 彩屏 led 背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
背景技术
LED背光是背光源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自2008年以来,LED背光逐渐进入产业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按照LED市场发展薄型化、高功率变化而随之开发超薄型的一项高端技术,具有节能环保、耗能少、配置机身超薄、外观美等特点,传统已被广泛运用到电子行业所需要的配件,如手机、数码、导航、游戏显示及液晶电视等,但是,其LED背光的亮度和厚度还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亮度、发光稳定、并且超薄型的彩屏LED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包括金属架和塑胶框架,所述金属架扣在所述塑胶框架上,所述金属架内还设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侧端面设有多个LED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入部分和导光主体,所述导光主体上端从下往上依次覆合有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和遮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所述导入部分的上部为半圆弧圆锥梯形3D柱体,所述半圆弧圆锥梯形3D柱体的锥形面呈V型槽结构面,所述导入部分下部与导光主体相对应,所述导光主体下端面还设有多个凸圆形体。
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所述导入部分的侧端面厚度应大于所述LED光源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所述导入部分厚度应大于导光主体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所述半圆弧圆锥梯形3D柱体的锥形面相对于导入部分的下表面倾斜角为13度到18度。
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所述凸形体为椭圆形、圆形、V形、棱形和条纹形等。
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所述塑胶框架上设有LCD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由于导光板包括导入部分和导光主体,导入部分的上部为半圆弧圆锥梯形3D柱体,半圆弧圆锥梯形3D柱体的锥形面呈V型槽结构面,导入部分下部与导光主体相对应,导光主体下端还设有多个凸圆形体,导光主体上端从下往上依次覆合有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和遮光膜,这样,高亮度、发光稳定,LED背光源比较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包括金属架1和塑胶框架2,金属架1扣在塑胶框架2上,金属架1内还设有导光板4,导光板4的侧端面设有三个LED光源10,导光板4包括导入部分42和导光主体41,导光主体41上端从下往上依次覆合有扩散膜5、下增光膜6、上增光膜7和遮光膜(图中未给出),上增光膜7通过黑白胶带8密封粘接在塑胶框架2下端,塑胶框架2上设有LCD面板9。
导入部分42的上部为半圆弧圆锥梯形3D柱体421,半圆弧圆锥梯形3D柱体421的锥形面呈V型槽结构面4211,导入部分42下部与导光主体41相对应,导光主体41下端设有多个不规则凸圆形体43,导光板42下端还设有反射膜3。
导入部分42半圆弧圆锥梯形3D柱体的端面厚度为0.49mm,LED光源10规格是3.8*1.2*0.4mm,而导光主体41的厚度为0.19mm。
半圆弧圆锥梯形3D柱体421的锥形面相对于导入部分42的下表面倾斜角为14.8度。
导光板是将PMMA、PC、PET等成型的片材经过热压工艺转型来实现所谓导光板超薄型的原理。
本实施例的超薄型彩屏LED背光源,由于导光板4包括导入部分42和导光主体41,导入部分42的上部为半圆弧圆锥梯形3D柱体421,半圆弧圆锥梯形3D柱体421的锥形面呈V型槽结构面4211,导入部分42下部与导光主体41相对应,导光主体41下端还设有凸圆体43,导光主体41上端从下往上依次覆合有扩散膜5、下增光膜6、上增光膜7和遮光膜,这样,LED背光源比较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善刚,未经耿善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81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智能测硫仪的送样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粉墙机的抹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