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厢式针梁模板衬砌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8668.8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1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燕;周燕萍;沈正炳;崔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赫然建筑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1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厢 式针梁 模板 衬砌 台车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衬砌断面为圆形的车厢式针梁模板衬砌台车,属于建筑施工构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衬砌断面为圆形的隧道施工中,常常会碰到隧道因地形限制、避让铁路、避让建筑物基础等原因需要拐弯的情况。传统模板台车遇到拐弯处,一般采取拆成散件,从一边洞口运出,从地上运到另一边洞口,再重新安装调试的办法,不但影响施工进度,浪费人力物力,台车经多次拆装,也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和结构变形,影响成型质量。
发明内容
为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消除传统施工方式中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厢式针梁模板衬砌台车,不仅施工快捷方便,安全可靠,而且不用拆成散件就可通过,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第一车厢(1)和第二车厢(2)、第三车厢(3)、连接件(4)四部分组成。车厢式针梁模板衬砌台车的每节车厢均由模板(5)、针梁(6)、支腿(7)、模板抗浮支撑(8)四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连接件(4),将第一车厢(1)和第二车厢(2)、第三车厢(3)栓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车厢式针梁模板衬砌台车,以进行隧道衬砌面的混凝土浇筑。碰到隧道拐弯段时,通过取下连接件(4),使第一车厢(1)、和第二车厢(2)、第三车厢(3)分别成为独立的车厢,分别通过弯道,等通过弯道到直线段后,再通过(4)将其连接成整体进行混凝土浇筑。
通过拐弯段时,每节车厢利用模板(5)和针梁(6)的相对移动来行进。模板(5)和抗浮支撑(8)连接在一起,针梁(6)和支腿(7)连接在一起。针梁的长度是模板长度的2倍以上。当针梁(6)和支腿固定时,模板(5)和抗浮支撑(8)从针梁(6)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然后固定模板(5)和抗浮支撑(8),针梁(6)和支腿(7)再向前移动。通过针梁(6)和模板(5)的相互交替移动,每节车厢可在拐弯段内不断前行。因为整体的模板台车被做成了很多节小车厢,车厢长度远小于台车整体长度,因此在隧道弯段时,台车整体无法通过,但每节车厢可以通过。在直线段时将车厢通过连接件(4)连为一体,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遇到弯道时就将台车拆成车厢,通过弯道。避免了拆成散件的各种质量安全运输问题,省工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隧道直线段做为模板衬砌台车,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遇到拐弯段,不用拆成散件就能方便的自行通过,不用外来交通工具。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工省力,质量安全保障性高,可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车厢式针梁模板衬砌台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单节车厢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单节车厢断面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车厢,2.第二车厢,3.第三车厢,4.连接件,5.模板,6.针梁,7.支腿,8.抗浮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第一车厢(1)和第二车厢(2)、第三车厢(3)、连接件(4)四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通过连接件(4),将第一车厢(1)和第二车厢(2)、第三车厢(3)栓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针梁模板衬砌台车,以进行衬砌面的混凝土浇筑。碰到隧道弯段时,通过取下连接件(4),使 第一车厢(1)、和第二车厢(2)、第三车厢(3)分别成为独立的车厢,分别通过弯道,等通过弯道到直线段后,再通过(4)将其连接成整体进行混凝土浇筑。
图2中,为单节车厢分体结构示意图,每节车厢针梁台车均由模板(5)、针梁(6)、支腿(7)、抗浮支撑(8)、连接螺栓(9)五部分组成。其中每节车厢配2个支腿(7),2个抗浮支撑(8)。每节车厢通过弯段时,利用模板(5)和针梁(6)的相对移动来行进。模板(5)和抗浮支撑(8)连接在一起,针梁(6)和支腿(7)连接在一起。针梁(6)的长度是模板(5)长度的2倍以上。当针梁(6)和支腿(7)固定时,模板(5)和抗浮支撑(8)从针梁(6)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然后固定模板(5)和抗浮支撑(8),针梁(6)和支腿(7)再向前移动。通过针梁(6)和模板(5)的交替移动,每节车厢可在拐弯段内不断前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赫然建筑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建赫然建筑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86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风降温床垫
- 下一篇:新型造纸污泥纸板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