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机支承辊油膜轴承回转密封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9129.6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5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溪泉;李树青;郭愈;吴国华;肖永刚;郭李艳;郭李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溪泉 |
主分类号: | F16J15/24 | 分类号: | F16J15/24;F16J15/32;F16J15/16;B21B31/07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杨耀田 |
地址: | 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机 支承 油膜 轴承 回转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板材轧机,特别涉及板带材连轧机支承辊油膜轴承。
背景技术
油膜轴承,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就已成功地应用在轧机上,到了五十年代,便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类大型板带材轧机,特别是连轧机的支承辊上,到了七十年代,轧机是否装备油膜轴承成了装机水平的标志。
轧机油膜轴承,靠辊身侧的密封为回转密封。由于轧机油膜轴承的工作环境较差:外面是水、氧化铁皮、灰尘(对于热板轧机、板带材热连轧机),或是轧制乳化液、灰尘(对于板带材冷连轧机),里面是轧机油膜轴承油;轴承里进不得水、乳化液及颗粒物,同样,轧件上,特别是冷轧板上也不允许滴上油;所以,可靠的密封是必须的。
尽管,轧机油膜轴承的密封基本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对要求更高的冷连轧机来说,其回转密封不够理想:停机时,在冷轧板上有漏油的痕迹;轴承进入水和乳化液也是未能杜绝。这一缺点,已经影响到轧机油膜轴承在冷连轧机上的应用;而更甚者,将油膜轴承改为滚动轴承,出现了历史的反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轧机支承辊油膜轴承回转密封,解决现有回转密封结构不理想,存在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轧机支承辊油膜轴承回转密封,包括:轧辊锥形辊颈、油膜轴承锥套、衬套、带有密封耦合面的轴承座透盖及“OK”型密封环,以及压紧所述密封环的压紧铝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由挡油肢、水平封油肢、竖直封油肢、水平封水肢、竖直封水肢、两个弹簧拉紧静止密封和密封体压紧密封组成;所述油膜轴承锥套将“OK”型密封环压入轧辊锥形辊颈,“OK”型密封环体被轧辊锥形辊颈撑开而整体弹性变形;两个所述弹簧拉紧静止密封和密封体压紧密封紧紧地箍住所述辊颈,所述挡油肢靠近锥套与衬套滑动耦合面的端部,所述水平封油肢以其唇口与所述轴承座透盖的里侧水平耦合面相配合,所述竖直封油肢以其唇口与所述轴承座透盖的内台肩里侧耦合面相配合,所述水平封水肢以其唇口与所述轴承座透盖的外侧水平耦合面相配合,所述竖直封水肢以其唇口与所述轴承座透盖的内台肩外侧耦合面相配合,所述轴承座透盖的最下方、位于所述竖直封油肢和水平封油肢之间,设有与轴承座上的回油腔连通的回油通道,所述轴承座透盖的最下方、位于所述水平封水肢和竖直封水肢之间设有上排水通道和下排水通道。
所述水平封油肢、水平封水肢的耦合面,分别是平面或锥面。
所述竖直封油肢、竖直封水肢的耦合面,是俩平行面或锥面。
所述水平封油肢、竖直封油肢、水平封水肢、竖直封水肢皆为变截面。
所述水平封油肢、水平封水肢的耦合面喷涂陶瓷。
所述竖直封油肢、竖直封水肢的耦合面喷涂陶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润滑油有三个密封环节:第一个密封肢将油膜轴承中端洩出来的润滑油挡住,第二个密封肢为水平唇口式密封,第三个密封肢为竖直唇口式密封;并在二、三道唇口密封间开设渗漏油回流通道;确保润滑油“点滴不漏”。
对外部水与乳化液的密封,在现有的橡胶密封与迷宫式密封之后,设置“OK”型密封环的水密封,如同油密封,也设置了水平唇口式密封和竖直唇口式密封两道橡胶密封,也在两道唇口式密封间开设渗漏水回流通道;确保外部的“滴水不进”。
在辊颈部分的静止密封,采用三道双向密封,确保密封效果。
在以上三方面措施的实施下,将取得“里外不通”地高可靠度的密封效果。这种新型密封,增强了回转与静止的双重效果。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大型现代板带材单机架及多机架轧机,特别适宜冷连轧机支承辊油膜轴承的回转与静止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新型轧机油膜轴承回转密封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溪泉,未经郭溪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91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