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肠流体灌注及人体降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9476.9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8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郭爱军;李志荣;赖春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成富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A61M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190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肠 流体 灌注 人体 降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肠流体灌注及人体降温系统。该系统可将包括药物、生理盐水或类似流体输送到人体直肠,作为灌肠治疗应用,也可将冷却后的流体输送到插入直肠的热交换球囊,利用球囊与直肠之间的热交换,作为人体降温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临床上直肠流体灌注的治疗技术应用广泛。如中枢性高热、感染性高热、儿童乙型脑炎伴发高热及菌痢性高热等顽固型高热患者,往往传统的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治疗效果不明显,对于此类患者采用冷盐水灌肠治疗,一般可取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再如,一些肠道感染的患者,也需要通过灌肠的方法利用药液清洗肠内积聚的细菌及毒素,以达到肠内消炎抗菌的治疗目的。再有,大部份妇科手术,因肛门与生殖器毗邻,为了避免术后感染,一般都需要在术前进行直肠流体灌注清洗肠道。
现有技术中对于直肠流体灌注治疗中流体的灌注方法,按照流体在肠道内的保留量,一般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法、小量不保留灌肠法及保留灌肠法,针对不同的患者医护人员将选择不同的灌肠治疗方法。如果治疗目的是清洗肠道,医护人员一般采用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用灌肠筒将流体挂在高于肛门40至60cm的位置,再用导管连接肛管后将肛管插入直肠,利用重力作用将流体灌入体内,此时肛门不密封,清洗肠道后的流体由肛门排出体外。如果治疗目的为高热降温,医护人员一般采用小量不保留灌肠法或保留灌肠,将配好的流体药物(加药物的生理盐水)冷却至6℃左右,将药液袋挂在高于肛门30至60cm的位置,用静脉注射导管连接肛管,利用重力将流体输入人体肠道内,大部份流体会由肛门排出体外,小部份流体被肠道吸收。如果治疗的目的是肠道用药,医护人员一般采用保留灌肠法,用上述方法将流体灌注入肠道后,流体将保留在肠道内被人体吸收。在以上三种灌肠法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现有技术中没有专用的直肠灌注系统,医护人员针对不同的患者病症需要时刻关注并调整流体的温度、流量和治疗时间,操作繁琐,给医护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并可能由于没掌控好灌注过程中温度、流量和治疗时间而对患者造成伤害。另外,现有灌肠治疗技术中,针对高热降温的灌肠治疗都是通过将冷却后的流体直接灌注入直肠内,一方面通过部份从肛门回流出的流体带走人体的热量,另一方面通过肠道血管吸收冷却后的部份流体使血液降温来达到人体降温的目的,但在这种方法中,冷却后的流体被吸收后参与人体的代谢,对患者的心、肺和肾功能可能造成很大的负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肠流体灌注及人体降温系统。该系统可将包括药物、生理盐水或类似流体输送到人体直肠,作为灌肠治疗应用,也可将冷却后的流体输送到插入直肠的热交换球囊,利用球囊与直肠之间的热交换,作为人体降温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直肠流体灌注及人体降温系统,该系统包括:
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灌注流体温控装置和循环流体温控装置;
流体灌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独立的灌注流体加压装置和至少一条独立的灌注流体输送路径,所述灌注流体输送路径穿过上述灌注流体加压装置,其一端连接上述灌注流体温控装置,另一端连接可插入患者直肠并将冷却或加热后的流体送入患者直肠处的导管;
流体循环降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独立的循环流体加压装置,所述循环流体加压装置通过至少一条独立的循环流体输送路径与上述导管及循环流体温控装置连接,还包括与上述导管关联的可充胀的热交换球囊;
操作控制装置,通过线路与上述灌注流体温控装置、循环流体温控装置、灌注流体加压装置、循环流体加压装置电连接以进行操控。
优选的是,所述灌注流体加压装置为蠕动泵。
优选的是,所述热交换球囊设置于导管前端,导管最少设有两条独立的流体通道,包括可将流体导入直肠的灌注流体通道,及可将流体导入热交换球囊并回流至循环流体温控装置的循环流体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流体通道的通道壁上设有至少两个侧孔与所述热交换球囊相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侧孔中的循环流体注入侧孔比循环流体回流侧孔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成富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成富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94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次性阴道扩张器
- 下一篇:胸腔镜吸引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