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合成氨副产气为原料的食品级CO2制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59643.X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6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姚力;李立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唐钢气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20 | 分类号: | C01B31/2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郭绍华 |
地址: | 06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氨 副产气 原料 食品级 co sub 制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O2制取系统,尤其是一种合成氨副产气为原料的食品级CO2制取系统。
背景技术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矿物燃料燃烧等过程产生的CO2高达240亿吨,除去被植物吸收的部分,每年净增90多亿吨,成为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另一方面,CO2又是一种重要的碳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石油开采、消防、农业等领域。目前,有关CO2减排、回收、封存及其资源化利用等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工业生产中有回收利用价值的CO2,常常来源于合成氨副产气(含CO2 28%~99%)。合成氨生产是以天然气、煤炭、重油作为气化原料,原料经气化炉加工后产生混合气。经净化后,混合气的成分主要有N2、H2、CO2、CO等。在合成氨之前必须对混合气进行“脱碳”处理,即脱除其中的CO2和CO,剩余的N2与H2反应生成液氨。混合气经脱碳分离出的CO2有两条出路:一是将它与液氨反应制成尿素或与氨水反应制成碳酸氢铵;二是由于工艺流程限制及氨平衡的影响,将CO2直接放空,成为合成氨副产气。
目前,以合成氨副产气为原料的食品级CO2制取所采用的普遍工艺流程为:水洗-分离-压缩-冷却-分离水-脱硫-净化-液化-精馏-冷却- 液化步骤得到液态CO2产品;其系统装置为:脱硫塔-预热器-分离器-预冷器-干燥器。然而随着大气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合成氨生产工艺上的调整,原料气中H2S有时会超过装置设计值,同时亦会出现食品级CO2中严格控制的痕量苯。为保证食品级CO2产品质量,同时在生产工业级CO2时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有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料气中杂质H2S、苯含量超标时,能保证食品级CO2产品质量的合成氨副产气为原料的食品级CO2制取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依次包括脱硫塔、预热器、分离器、预冷器和干燥器,在分离器和预冷器之间连通有吸附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附塔为活性炭吸附塔。
本实用新型在分离器和预冷器之间设有与吸附塔并联的管道旁路;在所述的管道旁路上设有控制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脱硫和净化工序间加装用于吸附苯的吸附塔,从而有效的脱除气体中的苯,保证所生成的CO2的质量达到食品级。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合成氨副产气中H2S的含量,适量增加吸附器中吸附剂的量,脱除部分超标的H2S。这样当原料气中苯及H2S超标时亦可用本装置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食品级CO2。
本实用新型在吸附塔上加装旁路,这样即可根据合成氨副产气的成分含量来决定是否启用吸附塔,以及在生产工业级CO2时停用吸附塔,从而降低制取H2S、CO2的能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合成氨副产气为原料的食品级CO2制取系统,按照生产次序依次包括脱硫塔、预热器、分离器、吸附塔、预冷器和干燥器,合成氨副产气依次通过上述装置的加工,即可得到食品级的CO2。本CO2制取系统中的吸附塔最好为活性炭吸附塔,以有效的吸附合成氨副产气中的苯和超标的H2S。本CO2制取系统在分离器和预冷器之间设有与吸附塔并联的管道旁路;在所述的管道旁路上设有控制阀;这样通过控制阀即可实现吸附塔的启用和停用,以满足不同指标的合成氨副产气,满足食品级CO2和工业级CO2的生产,起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唐钢气体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唐钢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596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GIS拆装智能辅助平台
- 下一篇:制动器安全制动监控系统及起重机起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