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及应用其的污水源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0138.7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8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杨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茂华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5B30/06;F24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李贺香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能 污水 引退 水系 应用 源热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热能源再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了该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的污水源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源热泵的污水源条件是必须从污水干管采集污水源进行引退水,且污水干管的最低流量必须满足污水源热泵系统循环量的要求,而污水的排放一般在凌晨3-5点时候最低,晚上6-10点及早上7-9点为高峰,两者之间相差很大。如果只以污水最低排放量来确定是否上马污水源热泵系统,那么将有很多建筑受到限制,也白白浪费污水中的热能,不能最有效和最大化的利用再生能源及降低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高峰时期的多余的污水量储存起来、并保持污水的热能不变、在污水最低峰时补充给污水源热泵系统使用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包括蓄能池、用于从污水渠中汲水的一次污水泵,所述的一次污水泵通过一次污水管连接到所述蓄能池;还包括用于向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供水的二次污水泵,二次污水泵通过二次污水管和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相连通;还包括用于将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的回水引回污水渠的污水退水管,所述的污水退水管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的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污水渠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防阻机,所述的防阻机安装在所述一次污水泵和污水渠之间的管道上。
优选的,在所述的蓄能池内设置有水位感应器,该水位感应器控制一次污水泵的启闭。
优选的,在所述的蓄能池上还连接有和退水管相通的溢水管,在所述的溢水管上设置有感应排水阀。
优选的,在所述溢水管、退水管的连接点和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之间的污水退水管上设置有向污水渠排水的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含所述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的污水源热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能够将高峰时期的多余的污水量储存起来,并保持污水的热能不变,在污水最低峰时补充给污水源热泵系统使用,使本实用新型的污水源热泵系统不受污水排量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的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进行说明。
参见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机构示意图,包括用于从污水渠1中汲水的一次污水泵3,在一次污水泵3和污水渠1之间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防阻机2,当然防阻机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用设置,一次污水泵3通过一次污水管4将污水送入蓄能池5,蓄能池5中的污水通过二次污水泵6、二次污水管7被送入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能采集器8,热能采集器8通过污水退水管10连接到污水渠1,将换热后的污水通过污水退水管10送回污水渠1中。在本实用例中的蓄能池5中设置有水位感应器9,水位感应器9能够控制一次污水泵3的启闭。在本实施例中的蓄能池5上还连接有溢水管,在溢水管上设置有感应排水阀12,用于蓄水池的二次溢水,为了防止蓄水池的通过感应排水阀12溢出的二次溢水倒流,在污水退水管10上设置单项阀11,使污水只能按照从热能采集器8至污水渠1的方向流动。
图2为将本实用新型的包括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的污水源热泵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包括热泵机组14、热能采集器8,蓄能污水源引退水系统的二次污水管7、污水退水管10和热能采集器8相通,污水经二次污水管7进入热能采集器8,将热量传递给热能采集器8中的中介水后由污水退水管10流回污水渠1。中介水在中介泵13的作用下,在热能采集器8和热泵机组14间循环,将中介水携带的热能传递给热泵机组14中蒸发器内的制冷剂,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机的压缩,使制冷剂变成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在冷凝器中冷凝释放热量,制冷剂变为液体,通过节流机构的节流、降压后回到蒸发器中,再次蒸发循环;热量全部被系统水吸收,系统水在末端泵15的作用下,在冷凝器和风机盘管16之间进行末端循环,用于采暖和生活热水用户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茂华,未经杨茂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01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仪器量高设备
- 下一篇:储藏单元以及具有储藏单元的制冷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