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流保护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1666.4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7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根;徐劲松;匡小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翔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111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流保护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马桶的气泵控制电路一般无过流保护电路,或将过流保护通过比较器及单片机(MCU)来检测及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外围器件多成本高、增加印刷电路板(PCB)布线难度且占用单片机(MCU)资源,在低成本方案应用时捉襟见肘。
图1为现有市场上一种电子马桶的气泵控制电路原理图,其采用一片集成运放芯片U1配合一系列的外围元件组成:CPU端口CPU-1串联电阻R1连接MOS管IRF1的控制栅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到MOS管IRF1控制栅极,另一端接地,负载正极及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到电源VCC,负载负极及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到MOS管的漏极,MOS管源极连接到电阻R4和R5,电阻R6与R5串联,再连接到运放芯片U1的一个同相输入端,其输出端通过电阻R12连接到U1另一个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出端通过电阻R11到地,R13和电容C3并联,通过电阻R3连接到CPU的AD端口,另一端与连接到反相输出端及电阻R11;端口CPU-AD还经电容C2接地,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5和电阻R6,另一端接地。
工作原理:R4检测负载电流大小,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传输给运放U1,经过运放处理后将信号输给单片机,单片机再控制负载驱动管IRF1。由于其电路使用了运算模块,使得电路复杂化故障率增大,成本高,并增加了PCB的布线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流保护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流保护控制电路,包括:前级驱动器件,负载驱动器件,负载电流检测器件和过流保护器件;
前级驱动器件与负载驱动器件连接,负载电流检测器件和过流保护器件连接,负载驱动器件还分别与过流保护器件和负载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前级驱动器件包括电阻(R9),电阻(R38),电阻(R57)和npn三极管(Q6);CPU经电阻(R9)接npn三极管Q6的基极,CPU还经电阻(R57)接地,npn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npn三极管(Q6)的集电极接电阻(R38)。
在一个示例中,负载驱动器件包括pnp三极管(Q7),负载电流检测器件包括电阻(R37);pnp三极管(Q7)的发射极经电阻(R37)接电源正极;pnp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负载的正极。
在一个示例中,过流保护器件包括pnp三极管(Q8)和电阻(R40);电阻(R40)连接在pnp三极管(Q8)的基极和pnp三极管(Q7)的发射极之间,pnp三极管(Q8)的集电极和pnp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pnp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正极,负载的负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阻检测负载电流,将电流信号转为电压信号来控制电流保护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来保护电路及负载,增加电路及负载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气泵控制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流保护控制电路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流保护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马桶的气泵过流保护控制电路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它包括前级推动器件、负载驱动器件、负载电流检测器件和过流保护器件。负载电流检测器件通过检测负载电流来控制过流保护器件的通断,从而限制流过负载驱动器件及负载的电流不至过大而损坏,有效果的保护负载及电路。所述电流检测器件和过流保护器件的元件为功率电阻和P型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过流保护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前级驱动器件包括电阻R9,电阻R38,电阻R57和npn三极管Q6;负载驱动器件包括pnp三极管Q7;负载电流检测器件包括电阻R37;过流保护器件包括pnp三极管Q8和电阻(R40);CPU经电阻R57接地,CPU还经电阻R9接npn三极管Q6的基极,npn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npn三极管Q6的集电极经电阻R38接pnp三极管Q7的基极,pnp三极管Q7的发射极经电阻R37连接电源正极VCC,并经R40接pnp三极管Q8的基极,pnp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正极VCC,pnp三极管Q7的集电极和pnp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翔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翔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16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燃煤锅炉的锅筒
- 下一篇:一种改进散热的LED广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