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1716.9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6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江 |
主分类号: | F16L15/04 | 分类号: | F16L15/04;F16L19/02;F16L31/00;F16L37/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542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接插的软管。
背景技术
目前,软管主要分为:不锈钢软管、金属软管、波纹软管、橡胶软管、塑料软管;不锈钢软管主要是指材料由304不锈钢或301不锈钢制成的软管,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蚀性、耐高温、耐磨损、抗拉性、防水性。并且提供一定的屏蔽作用;金属软管主要是指一种是螺旋形波纹管,另一种是环形波纹管;螺旋形波纹管是波纹呈螺旋状排布的管形壳体,在相邻的两波纹之间有一个螺旋升角,所有的波纹都可通过一条螺旋线连接起来;环形波纹管是波纹呈闭合圆环状的管形壳体,波与波之间由圆环波纹串联而成;环形波纹管由无缝管材或焊接管材加工成形;受加工方式制约,较之螺旋形波纹管,其单管长度通常较短;环形波纹管的优点是弹性好、刚度小;金属软管是工程技术中重要的连接构件,由波纹柔性管、网套和接头结合而成。在各种输气、输液管路系统以及长度、温度、位置和角度补偿系统中作为补偿元件、密封元件、连接元件以及减震元件,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矿山电子、机械造船、医疗卫生、轻纺电子、能源建筑等各领域。但现有的软管都采用外丝连接,外丝连接在安装时,需要对牙,螺纹对牙完毕后才能拧紧螺帽。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591372Y,授权公告日为2003年12月10日,实用新型的名称为软管,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软管,外层为可弯曲的保护管,内层为软性管,两头设有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管由若干节套筒活动套接组成,每节套筒分为大直径段和小直径段,上节套筒的大直径段依次套接在下节套筒的小直径段外,并且大直径段的口头边沿向内卷,小直径段的口头边沿向外卷,两边沿相钩,依次重复连续。其中不足之处是软管在安装时,需要对牙,螺纹对牙完毕后才能拧紧螺帽,不能快速插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软管在安装时,需要对牙,螺纹对牙完毕后才能拧紧螺帽,不能快速插接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快速插接的软管。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管,包括管体,所述的管体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的管体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一端通过第一固定套管与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套管与管体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外部套设有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与第二连接管螺纹连接。在软管连接时,只需将第一连接管插入连接件,拧紧连接件,即可将软管和软管之间或者软管与阀门之间实现快速插接,解决了软管在安装时,需要对牙,螺纹对牙完毕后才能拧紧螺帽,不能快速插接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紧固螺帽,所述的紧固螺帽内部依次套设有支撑块、卡箍和密封环,所述的支撑块与紧固螺帽紧密配合。当紧固螺帽拧紧时,利用卡箍将连接管卡住,密封环受到挤压变形,起到密封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块上设有凹台,所述的卡箍和密封环依次垫设在凹台内。由于卡箍和密封环的外径小于紧固螺帽的内径,卡箍和密封环依次垫设在凹台内,可防止出现卡箍和密封环在紧固螺帽内晃动,造成密封不严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的卡箍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卡箍一端呈锥型。卡箍上设有开口,给卡箍收缩提供一定的空间,卡箍一端呈锥型,在拧紧紧固螺帽时,方便卡箍收缩。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体外侧套设有网套。管体外侧套设有网套,网套是软管安装在压力管路中的主要承压件,同时对管体起护套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利用紧固螺帽、卡箍和密封环与软管一起使用,实现快速接插的目的,本软管具备良好的柔软性、抗疲劳性、耐高压、耐高低温、耐蚀性,比其它软管的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1、环形凸台;2、第一连接管;3、第一固定套管;4、管体;5、第二固定套管;6、第二连接管;7、紧固螺帽;8、支撑块;9、卡箍;10、密封环;11、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江,未经李华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17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加热炉的固液体系相图测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拆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