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江隧道引道段弧形吊杆雨棚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1956.9 | 申请日: | 201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4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勇;雷军;刘广钧;徐家定;张金柱;毋海军;赵香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F7/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0300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引道段 弧形 吊杆 雨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江隧道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过江隧道引道段弧形吊杆雨棚。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一些一江两岸城市采用隧道把岸边城市连接起来的工程日益增多,而且隧道两端设引道段。目前,过江隧道引道段雨棚结构是采用桁架结构,在两侧架设立柱,中间用钢构件连接,彩钢瓦也设置钢梁和钢檩,在实际使用中存在问题:跨度较大,受力结构不好;需要增加横梁连接,不仅所需要钢材较多,而且需要占用结构空间;抗风等级较低。总之,传统雨棚结构设计存在诸多缺陷,不仅成本高、施工不方便、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存在抗风、抗暴雨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过江隧道引道段雨棚结构设计诸多缺陷、跨度大、受力结构不好、抗风、抗暴雨等级较低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结构的过江隧道引道段弧形吊杆雨棚。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过江隧道引道段弧形吊杆雨棚,包括隧道与路基之间引道段设置的U型混凝土桩基结构,U型混凝土桩基结构内设有混凝土平台,U型混凝土桩基结构内沿引道段纵向方向间隔竖立有下端埋设在混凝土平台内的n型钢管混凝土柱;每一n型钢管混凝土柱上设有沿引道段横向方向设置的弧形钢梁;相邻弧形钢梁之间平行设有若干檩条;檩条上铺设有屋面彩钢板。
为了进一步优化该雨棚的结构,完善其功能,本实用新型还进行了以下结构设计:
所述混凝土平台由钢筋网、回填片石层以及混凝土浇筑层构成,该设计不仅提高回填片石的回填率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实现一次浇筑来增强了混凝土的整体性。该结构的混凝土平台在施工后无一裂缝产生,通过回弹检测,混凝土的整体强度有所提高,攻克了快速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质量通病。
所述n型钢管混凝土柱采用高抛免振自密实钢管柱,通过高抛自密实混凝土的合理配比,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在超高钢管口抛落到钢管内不离析、不泌水,利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在高处下抛时产生的动能达到自密实的要求,减少钢管柱混凝土浇筑振捣工序,通过检测,钢管柱100%合格。
所述弧形钢梁与n型钢管混凝土柱上部采用吊杆进行支撑,同时对屋面彩钢板进行固定防台风作用,所述相邻n型钢管混凝土柱之间侧向采用斜向拉杆固定,进一步增强雨棚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n型高抛免振自密实钢柱作为雨棚支柱,并且下端埋设在钢筋网分层填石浇筑混凝土平台内,减少跨度,底部与引道段主体结构相连,使受力结构较好,不仅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题和降低施工成本,而且开创了钢管柱高抛混凝土施工先河和确保钢管柱施工质量。同时采用弧形钢梁做雨棚横梁,并在n型钢管混凝土柱上用吊杆对钢梁进行支撑,不仅大大减少钢材使用,而且增大抗风、抗暴雨能力。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施工工期短、施工成本低、质量可控、推广前景好等优点,解决了传统雨棚施工质量质量缺陷,更主要的是提高了雨棚自身抗台风、暴雨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中:1-U型混凝土桩基结构;2- n型钢管混凝土柱;3-混凝土平台;4-弧形钢梁;5-檩条;6-屋面彩钢板;7-钢筋网;8-回填片石层;9-混凝土浇筑层;10-吊杆;11-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19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