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2155.4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3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罗家庆;宋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罗家庆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吊 支撑 太阳能 发电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且特别是有涉及一种具有可转动地稳固支撑太阳能发电模块效果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太阳能发电系统是固定于建筑物上,不能随着太阳的位置而调整方向,使得太阳能的利用率大打折扣。或者,一种风光互补式发电系统采用支撑风力发电机的柱体来固定太阳能发电模块,但是这种系统下的太阳能发电模块通常很小,此乃因为太阳能发电模块的中央部位直接倾斜地固定至柱体,若太阳能发电模块的面积过大,则会被强风破坏。因此,已知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使其具有可转动地稳固支撑太阳能发电模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安装于一固定结构体上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其包含一太阳能发电模块、一中柱、三侧柱以及三弹性组件。太阳能发电模块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中柱的一第一端安装于固定结构体上,中柱的一第二端枢接于太阳能发电模块的一底部的一中间部位,并可转动地支撑太阳能发电模块。三侧柱的第一端安装于固定结构体上。三弹性组件分别连接三侧柱的第二端与太阳能发电模块,并辅助支撑太阳能发电模块。
上述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其中,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包含:一框架,连接至三所述弹性组件及所述中柱;及一太阳能板,安装于所述框架上。
上述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其中,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包含:一框架,连接至三所述弹性组件及所述中柱;及多个太阳能板,安装于所述框架上。
上述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其中,各所述太阳能板是由多个太阳能电池所连接而成。
上述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其中,所述中柱的所述第二端是经由一万向接头枢接于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的所述底部的所述中间部位。
上述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其中,所述万向接头包含球头。
上述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其中,所述中柱为长度能伸缩的中柱。
上述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其中,三所述侧柱为长度能伸缩的侧柱。
上述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其中,三所述弹性组件为长度能伸缩的弹性组件。
上述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其中,各所述弹性组件是由钢索及弹簧连接在一起所组成。
藉此,本实用新型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可以达到稳固支撑的效果,故更适合于大型发电场合,而且能具有多自由度的旋转及移动功能,达到追日的效果,以适合于各种不同的应用场合,有效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太阳能板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太阳能发电设备 2:固定结构体 10:太阳能发电模块
11:底部 11M:中间部位 12:框架
13:太阳能板 14:太阳能电池 20:中柱
21、31、41、51:第一端 22、32、42、52:第二端 25:万向接头
30、40、50:侧柱 60、70、80: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以下所述的“连接”,包含但不限于“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图1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设备1的侧视图。图2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设备1的立体图。如图1与2所示,本实施例的悬吊支撑式太阳能发电设备1是安装于一固定结构体2上。太阳能发电设备1包含一太阳能发电模块10、一中柱20、三侧柱30、40、50以及三弹性组件60、70、80。
太阳能发电模块10将譬如太阳能的光能转换成电能,达到利用太阳能来发电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罗家庆,未经上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罗家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21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