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一体化净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2406.9 | 申请日: | 201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6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潘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宇达水处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一体化 净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尤其是一种全自动一体化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一体化净水器在城镇供水、工矿企业预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现有的一体化净水器存在如下问题:占地面积大、反应效果不理想、虹吸系统不稳定、过滤效果不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全自动一体化净水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全自动一体化净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反应池、沉淀池、反冲洗过滤池和排泥系统,所述反应池包括网格反应池和波折板反应池。
沉淀池包括预沉区、集泥区、排泥孔管、沉淀区和集水过渡区。
反冲洗过滤池包括过滤区、集水箱、U形管和虹吸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一体化净水装置,反应池中,药-水混合采用水流自力方式,无需另加搅拌机,减少电费及日常大量的维修维护费用;组合多种反应方式为一体使运行加药量更少,占地面积更小,整体更加美观大方,运行更可靠,运行费用更低,出水质量更有保证;设备反冲洗采用水力自流式虹吸装置,无需任何辅助动力或水泵,全程动力仅为原水提升泵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一体化净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一体化净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反应池10、沉淀池20、反冲洗过滤池30和排泥系统40,还包括检查入孔,爬梯4和护栏,所述反应池10包括网格反应池1和波折板反应池2。
沉淀池20包括预沉区、集泥区、排泥孔管、沉淀区和集水过渡区。
反冲洗过滤池30包括过滤区、集水箱、U形管和虹吸装置3。
本实用新型全自动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经药剂混合的原水首先进入网格反应池1,当水流通过网格时,相继收缩扩大,形成漩涡,造成颗粒碰撞,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及胶体被混凝剂联结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絮凝体;当水流再进入波折板反应池2时,混合、反应将向更高层次的反应过程推进,水流在同波折板间曲折流动或在异波之间缩、放流动且连续不断,以至形成众多的小涡流,提高了颗粒碰撞絮凝效果,同时前级的混合反应也在此区得到释放,使较小的矾花在此区逐渐形成大颗粒矾花,为后级沉淀做好了充分准备。此种反应池具有反应时间短、反应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经过絮凝的矾花水体进入预沉区,较大颗粒的矾花在自重的作用下首先沉降至集泥区,较小一点的矾花再在预沉下来的矾花引导作用下进行快速凝聚、变大,并进入沉淀区进行沉淀分离。由于蜂窝斜管具有很大的表面积,矾花体在上升到蜂窝斜管时,相互发生再次碰撞、聚合,使较小未能靠自重沉释出来的絮凝体相互吸附、聚合,最后变成大的絮凝体沉淀分离出来,出水浊度能达到≤50NTU。当集泥区的泥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打开手动排泥阀进行定期排泥,降低集泥斗爆满造成二次泥的波动上浮。
清水经U形管进入过滤区,由上而下均匀通过的石英砂滤层,利用石英砂的特有吸附截污能力,对沉淀池出水少量未能分离的细小颗粒絮凝体进行彻底的截留,使水达到除浊除色度的目的,出水浊度达到≤10NTU。经过过滤的清水通过小阻力式配水系统进入集水区再经过连通管进入过滤区顶的集水箱贮存,供反冲洗用水,过多的清水则由集水箱顶的出水管排出体外进行水池贮存,供生产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宇达水处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宇达水处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24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