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像二维校正折叠式配准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2637.X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7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许洪国;谭立东;刘宏飞;王伟霞;任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1/00 | 分类号: | G01C1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交通 事故现场 图像 二维 校正 折叠式 配准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度量器具,更确切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像二维校正折叠式配准规。
背景技术
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测量时,需利用标定物进行空间标定,根据立体视觉原理,利用两幅或两幅以上事故现场摄影图像对交通事故现场以及车辆等景物进行空间测量。目前的方法均利用多个标杆等标定参考点及现场多种标志进行空间标定。为得到多个目标标定物的实际空间坐标位置,必须在现场测量各标定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测量现场标志的尺寸,并且需要多个标定物的携带、摆放、测量等一系列工序的繁琐工作。有的欠发达地区是工作人员直接通过皮尺测量、照相、目测等方法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这不仅增加了现场勘测的时间,而且由于测量精度问题影响事故现场的勘测结果。对于一些重大、疑难交通事故的处理缺乏系统、完整、形象化的依据,事故现场的形象化恢复和数字立体再现就更难以实现。所以传统的勘察方法无法满足对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测处理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费时、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准确标定事故现场空间位置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像二维校正折叠式配准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像二维校正折叠式配准规包括中心托盘、1号中心连接铰、2号中心连接铰、3号中心连接铰、4号中心连接铰、1号中心支撑杆、2号中心支撑杆、3号中心支撑杆、4号中心支撑杆、1号连接铰、2号连接铰、3号连接铰、4号连接铰、1号边缘支撑杆、2号边缘支撑杆、3号边缘支撑杆、4号边缘支撑杆、1号定位块、2号定位块、3号定位块与4号定位块。
中心托盘的四边和1号中心连接铰、2号中心连接铰、3号中心连接铰与4号中心连接铰的一端固定连接,1号中心连接铰、2号中心连接铰、3号中心连接铰与4号中心连接铰的另一端和1号中心支撑杆、2号中心支撑杆、3号中心支撑杆与4号中心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1号中心支撑杆、2号中心支撑杆、3号中心支撑杆与4号中心支撑杆的另一端和1号连接铰、2号连接铰、3号连接铰与4号连接铰的一端固定连接,1号连接铰、2号连接铰、3号连接铰与4号连接铰的另一端和1号边缘支撑杆、2号边缘支撑杆、3号边缘支撑杆与4号边缘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1号边缘支撑杆、2号边缘支撑杆、3号边缘支撑杆与4号边缘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1号定位块、2号定位块、3号定位块与4号定位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26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封装切筋成型用切筋凹模
- 下一篇:一种空调器室外机的把手装置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