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2827.1 | 申请日: | 201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8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陈青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世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28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轧钢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金属管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金属管的生产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将进行轧钢处理,传统的轧钢处理过程大多采用相同尺寸的辊轮对钢带进行轧压,这种传统的方法存在着如下的缺陷:一,轧压速率慢,由于钢铁的硬度大,如果对钢带的整个表面进行轧压则需要轧压多次才能够满足需求;二,轧压后的钢带变宽,钢带两边侧面的平行度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轧压效率高,同时能够保证钢带两边平行的轧钢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轧钢装置,包括本体、第一辊轮、第二辊轮、第三辊轮、电机和导钢槽;所述本体上表面设有凹渠,所述凹渠底面的中轴线上设有导钢槽,导钢槽的上表面设有凹渠,导钢槽的上方设有第一辊轮、第二辊轮和第三辊轮,所述第一辊轮、第二辊轮和第三辊轮分别通过传动轴和本体内的电机相连接,第一辊轮的带宽小于第二辊轮的带宽,第二辊轮的带宽小于第三辊轮的带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辊轮、第二辊轮和第三辊轮的半径均相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由于采用逐步变大的辊轮对钢带进行轧压,提高了轧压的速率,节省了人力;二,通过采用设有凹渠的导钢槽,保证了钢带轧压后两边侧面的平行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本体 2、第一辊轮 3、第二辊轮
4、第三辊轮 5、导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轧钢装置,包括本体1、第一辊轮2、第二辊轮3、第三辊轮4、电机和导钢槽5;所述本体1上表面设有凹渠,所述凹渠底面的中轴线上设有导钢槽5,导钢槽5的上表面设有凹渠,导钢槽5的上方设有第一辊轮2、第二辊轮3和第三辊轮4,所述第一辊轮2、第二辊轮3和第三辊轮4分别通过传动轴和本体内的电机相连接,第一辊轮2的带宽小于第二辊轮3的带宽,第二辊轮3的带宽小于第三辊轮4的带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辊轮2、第二辊轮3和第三辊轮4的半径均相等。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为:将1毫米待轧压钢带置于第一辊轮2前端的导钢槽内,调节第一辊轮2、第二辊轮3和第三辊轮4与待轧压钢带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辊轮2圆心到待轧压钢带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辊轮2的半径加上0.8毫米,使得第二辊轮3圆心到待轧压钢带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辊轮3的半径加上0.6毫米,使得第三辊轮4圆心到待轧压钢带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辊轮4的半径加上0.5毫米,启动本体1内部的电机,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第一辊轮2、第二辊轮3和第三辊轮4转动,导钢槽5内的钢带通过与第一辊轮2、第二辊轮3和第三辊轮4之间的摩擦力前进,并被轧压为厚度为0.5毫米的钢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世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世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28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