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富氧底吹熔池熔炼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4167.0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7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燕庭;章吉贤;蔡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3/06 | 分类号: | F27B3/06;F27B3/10;F27B3/20;F27B3/2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001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富氧底吹 熔池 熔炼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有色冶金领域的火法冶金设备,具体是指一种卧式富氧底吹熔池熔炼炉。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的铅冶炼工艺为(烧结锅)烧结机—鼓风炉。铅精矿在(烧结锅)烧结机进行氧化焙烧,使PbS变为PbO,烧结块加入鼓风炉进行还原熔炼获得粗铅。由于(烧结锅)烧结机所产SO2浓度低,难以回收,现场环境恶劣;鼓风炉所用燃料为昂贵的冶金焦碳,此工艺属于国家明确淘汰工艺。
目前比较先进的铅冶炼工艺有kivecet工艺,QSL工艺,卡尔多转炉以及采用富氧顶吹的奥斯麦特工艺,这几种方法均可以满足目前环保要求,但均有各自的不足。kivecet工艺要求入炉物料含水≤1%,粒度要求70~200μm,前期物料准备烦琐,并且电热区采用焦碳还原,生产成本较高;采用富氧顶吹的奥斯麦特工艺投资较大,单炉分段作业,劳动强度大;QSL工艺,我国西北铅锌冶炼厂在80年代曾引进,但投产后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并且投资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式富氧底吹熔池熔炼炉,减少散热损失,降低能耗,改善现场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式富氧底吹熔池熔炼炉,包括炉身和加料口,其特征是,炉身为圆筒形,且两圆形侧面置于左右两端,炉身一侧设有动力装置,且炉身通过传动装置绕炉身轴线转动,炉身一端设有金属虹吸放出口,炉身另一端设有炉渣虹吸放出口,炉身顶部设有至少2个加料口,炉身底部设有至少2个富氧空气喷嘴。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进一步地,炉身两端上部分别设有烧嘴,用于烘炉或是紧急情况下补充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富氧空气喷嘴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α,且 - 60°≤α≤60°。
物料经计量皮带从炉身上部加料口连续加入炉内,富氧空气从炉身下部富氧空气喷枪鼓入炉内熔体渣层,使得物料在炉内快速反应,反应生成粗铅从金属虹吸放出口连续放出送精炼,反应生成的熔渣从炉身另一端的渣虹吸口连续放出,通过溜槽进入富氧侧吹还原炉。熔炼所产高温烟气从炉身上部排烟口排出进入余热锅炉回收余热。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卧式富氧底吹熔池熔炼炉采用富氧空气氧化脱硫熔炼,烟气量小,炉子散热损失少,基本可以达到自热熔炼,在炉内温度偏低时,加入少量块煤即可,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有色冶金炉型,除了用于铅冶炼外,还可以用于铜冶炼、再生铅冶炼以及从阳极泥中回收贵金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卧式富氧底吹熔池熔炼炉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面剖视图;
在图中:
1-熔渣虹吸放出口, 2-烧嘴, 3-排烟口, 4-加料口, 5-测温孔, 6-测压孔, 7-观察孔, 8-炉身, 9-金属虹吸放出口, 10-耐火材料, 11-传动装置, 12-富氧空气喷嘴, 13-支撑装置, 14-安全放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卧式富氧底吹熔池熔炼炉,包括炉身8和加料口4,炉身8为圆筒形,且两圆形侧面置于左右两端,炉身8一侧设有动力装置11,且炉身8通过传动装置11可绕炉身轴线转动,炉身8一端下侧设有金属虹吸放出口9,炉身8另一端中部设有炉渣虹吸放出口1,炉身8顶部设有至少2个加料口4,炉身8底部设有至少2个富氧空气喷嘴12,富氧空气喷嘴12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α,且-60°≤α≤60°。
炉身8两端上部分别设有烧嘴2,炉身8顶部设有观察孔7,炉身8顶部设有测温孔5和测压孔6,炉身8顶部设有排烟口3,炉身8一侧设有安全放出口14,炉身8内壁加装铝铬质或镁铬质耐火材料10。
物料经计量皮带从炉顶加料口4连续加入至炉内,富氧空气从炉身下部富氧空气喷嘴12鼓入熔体中,使炉内熔体强烈搅拌,物料在炉内快速反应脱硫,生成粗铅b及熔炼渣a,粗铅b从金属虹吸口9连续放出送精炼,熔炼渣a经渣虹吸放出口1连续放出,经溜槽送富氧侧吹还原炉还原熔炼。反应生成高温烟气从排烟口3进入余热锅炉回收余热,再进入电收尘,最后送制酸系统。在炉子出现紧急情况或是有计划停炉时,炉内熔体可以通过安全放出口14放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4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