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缓冲区的一体化A-O生物脱氮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6658.9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8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胥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龙沣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区 一体化 生物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缓冲区的一体化A-O生物脱氮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污染的日益严重,环保领域上的污水处理装置种类繁多,现有用于生物脱氮的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A-O工艺),缺氧区和接触氧化区为分建式或合建式,好氧反应器一部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区。缺氧区、接触氧化区微生物互不相混,流程简单,但反硝化区与除有机物、硝化区加有隔断,兼性菌在极短时间内由无氧环境进入好氧环境,菌株所受负荷冲击较大,不利于好氧区的除有机物和硝化反应。特别针对季节性和间歇性排污的企业,一旦无污水排放,好氧区菌株在设备停用期就会衰亡(除非随时启动曝气设备,但如此又增加了运行成本);当有污水排出时,因好氧区菌株必须重新培养,会造成培菌期排水不合格,增加环境压力,同时,培菌期也会给企业带来各种成本(菌种、物流、人工等)的增加。故传统工艺设备具有不耐负荷冲击、特别是季节性或间歇性排污时不能保证长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A-O生物脱氮反应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带缓冲区的一体化A-O生物脱氮反应器,克服传统A-O生物脱氮反应器结构复杂、耐负荷冲击性能差、出水水质不够理想、运行成本高和长期运行后安全稳定性能不足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带缓冲区的一体化A-O生物脱氮反应器,它包括生化区和沉淀区,生化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隔墙,生化区分为缺氧区、缓冲区和接触氧化区,缺氧区的出口端与缓冲区的入口端连接,缓冲区的出口端与接触氧化区的入口端连接,接触氧化区的出口端与沉淀区连接,缺氧区的入口端设有废水进布水管,其内部填充有立体生物填料,缓冲区内填充有混合填料,接触氧化区内填充有组合填料,接触氧化区的底部设有微孔曝气装置,接触氧化区的出口端设有溢流出水堰;沉淀区内设有中心沉淀器,中心沉淀器与溢流出水堰连通,沉淀区的底端设有泥斗,沉淀区的出口端设有溢流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合填料为加密混合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带缓冲区的无隔板生化区,简化了反应器结构,降低了制作成本,且具有出水水质好、耐负荷冲击性能好和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能好等特点;当系统因故短期停用后再启动时,无须再重新培菌,即可快速启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针对季节性和间歇性排污的企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缺氧区,2-缓冲区,3-接触氧化区,4-沉淀区,5-废水进布水管,6-立体生物填料,7-微孔曝气装置,8-溢流出水管,9-组合填料,10-混合填料,11-中心沉淀器,12-泥斗,13-隔墙,14-溢流出水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带缓冲区的一体化A-O生物脱氮反应器,它包括生化区和沉淀区4,生化区与沉淀区4之间设有隔墙13,生化区分为缺氧区1、缓冲区2和接触氧化区3,缺氧区1的出口端与缓冲区2的入口端连接,缓冲区2的出口端与接触氧化区3的入口端连接,接触氧化区3的出口端与沉淀区4连接,缺氧区1的入口端设有废水进布水管5,其内部填充有立体生物填料6,缓冲区2内填充有加密混合填料10,接触氧化区3内填充有组合填料9,接触氧化区3的底部设有微孔曝气装置7,接触氧化区3的出口端设有溢流出水堰14;沉淀区4内设有中心沉淀器11,中心沉淀器11与溢流出水堰14连通,沉淀区4的底端设有泥斗12,沉淀区4的出口端设有溢流出水管8。
原污水、回流硝化液及污泥同时进入反应器之首的缺氧区1,缺氧区1内的反硝化菌以原污水中的有机底物为电子供体,以回流液中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呼吸”,将回流液中硝态氮还原成氮气释放出来,完成反硝化过程;之后,混合液进入缓冲区2,因为缓冲区2溶解氧浓度递增,兼性菌平稳地过渡为好氧菌进入接触氧化区3,硝化菌把污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再向缺氧区回流,为脱氮作好必要的准备,所有生化反应在一个池内进行。同时,经好氧处理的一部分水进入沉淀区4进行泥水分离,达标水外排,污泥一部分回流一部分脱水外运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龙沣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市龙沣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66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纺布复合入纱张紧装置
- 下一篇:简易地震救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