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终端的柔性电路板结构及该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8726.5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1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钟绩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终端 柔性 电路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终端的柔性电路板结构及该终端。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由于其具有可弯折、占用空间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有弯折挠曲和超薄要求的消费电子产品中,如折叠手机、笔记本电脑、滑盖手机的转轴、滑动区域的连接、超薄键盘板、液晶屏模组(LCD Module)、摄像头模组(Camera Module)等中。
在一些新形态的终端产品中,产品内部部件要求实现电连通的同时又需要具备弯折和扭曲的可靠性,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微型线缆应用在上述新形态的终端产品中,由于微型线缆不能应用在常规的连接器上,无法实现线到的连通。
现有的柔性电路板结构只能通过自身形状、构造实现弯折或仅能实现一个维度的动态弯折或绕曲,影响产品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终端的柔性电路板结构及终端,实现多维度的弯折或者扭转变换相对位置,延长柔性电路板的使用寿命,提升整机的装配效率,以拓展柔性电路板的应用场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终端的柔性电路板结构,包括柔性电路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弯扭部,所述弯扭部包括由所述电路板本体分割而成的至少两根线带,所述至少两根线带间彼此设置分离;
位于所述弯扭部两端部的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通过所述至少两根线带间多维度的弯折或扭转变换相对位置。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柔性电路板结构的终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终端的柔性电路板结构及该终端,由于弯扭部包 括由电路板本体分割而成的至少两根线带,且至少两根线带间彼此设置分离,位于弯扭部两端部的柔性电路板本体可以通过至少两根线带间多维度的弯折或扭转变换相对位置,使得柔性电路板实现线到连接的同时,可以将柔性电路板应用在弯折、绕曲以及厚度有要求的电子产品中,拓展了应用的场合;单根线带可以进行伸缩,增加了弯扭部受力状态下的线长,同时增加单根线带间的距离,线带的外部包覆环氧树脂层,降低了线带之间相互摩擦的影响,延长柔性电路板的使用寿命;同时,该柔性电路板结构可以提升整机的装配效率,利于信号的屏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终端的柔性电路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终端的柔性电路板结构,包括柔性电路板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弯扭部2,所述弯扭部2包括由所述电路板本体1分割而成的至少两根线带21,所述至少两根线带21间彼此设置分离;
位于所述弯扭部2两端部的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1通过所述至少两根线带21间多维度的弯折或扭转变换相对位置。
柔性电路板本体1与现有技术中的使用的由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并无区别,其中集成了至少两根线体11,柔性电路板本体1可以实现一个维度的弯折或扭转。
弯扭部2设置在柔性电路板装配中需要弯折或扭转的部位,其具有彼此分离设置的至少两根线带21,该至少两根线带21是由柔性电路板本体1中的多根 线体11独立分割而成。也就是说,弯扭部2的至少两根线带21是由柔性电路板本体1中的多根线体11进行集约缩微的结构构件,亦即将多根线体11中的一根或多根进行集中捆绑分割成为单根线带,单根线带的两端部分别对应连接至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本体1中的多根线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87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