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及微热管和均热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9046.5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1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陈创新;曾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创意专利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H01L23/427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曾琦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庄一横路116号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沟槽 复合 纤维 吸液芯 热管 均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及微热管和均热板。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芯片和光电子芯片的热流密度的急剧增加,以及其有效散热空间的日益狭小,使得具有高导热率、高可靠性、热响应快、无需额外增加电力驱动等特点的沟槽式微热管成为了光电子领域中普遍使用的理想导热组件。
然而,随着电子芯片进一步向微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电子产品散热方面对微热管的传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微热管的性能仍是关键。
现有技术中,将微热管应用于微电子产品中,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弯曲、压扁处理,以符合装配到散热模块中的要求。而沟槽式微热管经过弯曲和压扁处理后,热管内的微沟槽常常会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了热管的传热性能,阻碍了沟槽式微热管在市场上大面积的普及与应用。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亟需提供一种毛细压力大、回流阻力小、热阻低,且制造工艺简单的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及微热管和均热板的技术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毛细压力大、回流阻力小、热阻低,且制造工艺简单的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毛细压力大、回流阻力小、热阻低,且制造工艺简单的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的微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毛细压力大、回流阻力小、热阻低,且制造工艺简单的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的均热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其中,包括有设置于微热管管体内壁的多个齿形结构构成的微沟槽,以及填充布设位于所述微沟槽侧的紫铜纤维层,所述紫铜纤维层的紫铜纤维之间、以及所述紫铜纤维层的紫铜纤维与所述微沟槽之间形成孔隙结构。
其中,所述紫铜纤维层烧结于所述微沟槽的齿形结构的齿顶处。
其中,所述紫铜纤维的直径为100μm~200μm。
其中,所述紫铜纤维的长度为2mm~10mm。
其中,所述紫铜纤维的长度为2mm~5mm。
其中,所述齿形结构的齿为矩形、梯形、半圆形和三角形中的一种截面形状或者几种截面形状组合的齿。
其中,所述齿的齿高为0.1mm~0.25mm,齿宽为0.1mm~0.20mm。
其中,所述微沟槽的齿的数量为30~70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热管,包括有管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管体内壁的吸液芯,其中,所述吸液芯为上述所述的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热板,包括有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的边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盖体以及所述第二盖体朝向所述空腔的一侧均设置有吸液芯,其中,所述吸液芯为上述所述的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包括有设置于微热管管体内壁的多个齿形结构构成的微沟槽,以及填充布设位于微沟槽侧的紫铜纤维层,紫铜纤维层的紫铜纤维之间、以及紫铜纤维层的紫铜纤维与微沟槽之间形成孔隙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微热管和均热板中的吸液芯均采用上述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微沟槽与紫铜纤维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工质回流提供了最佳路径,并且将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应用于微热管和均热板上,从而提升了经过弯曲和压扁处理的微热管和均热板的传热性能,使其具有毛细吸力大、回流阻力小、机械性能强、经过弯曲压扁处理后仍能有良好传热性能的特点;同时微沟槽与紫铜纤维层可以在微热管或者均热板内发挥两种不同的作用,从而能够改变吸液芯结构中的蒸发冷凝性能,以使传热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热管、微热管和均热板,可应用于散热空间小、热流密度高的电子器件的散热,同时能对热管、微热管或者均热板进行弯曲、压扁加工。此外,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简单,可实现批量化生产,便于市场上大面积的推广与普及。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沟槽复合纤维吸液芯的紫铜纤维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创意专利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创意专利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90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