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救生舱联接和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69436.2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5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杜伯奇;李圣文;王涛;颜廷彪;李波;李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能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F16J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200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生 联接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舱,属于排险救生技术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从国内外研究应用情况看,目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舱体均采用分体组装式,舱体间的联接形式为法兰联接方式,联接的螺栓处于救生舱舱体法兰接触处外缘表面,螺栓的装配是在舱体外部进行。各舱体之间的密封为在法兰表面预处理涂抹液体硅胶或在法兰表面放置方形截面的平面密封硅橡胶垫。因救生舱舱体为大型箱体类结构,且救生舱是在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火灾、瓦斯煤尘爆炸、水害等灾变时,为矿井采掘作业等人员提供避难脱险或等待救援的安全生存空间,所以救生舱舱体整体气密性要求高,以确保救生舱正常使用时保持正压状态防止舱外有害有毒气体或者水、火进入舱内。即要求救生舱舱体法兰间联接处有较高的密封,以保证舱体整体气密性良好。但目前救生舱各舱体间的联接、密封性存在以下不足:(1)各节舱体底部的法兰螺栓联接操作困难,需使用专用升降设备或吊车等大型起吊设施将救生舱各联接舱体升起抬高一定高度,方可在舱体底部法兰上安装螺栓并拧紧螺母。因此生产制造成本高,且不利于其下步使用的维修解体,同时,易造成法兰间密封副表面的不均匀受力,而易致救生舱气密性降低。(2)密封形式采用涂抹液体硅胶的方式的,存在装配后返工需专业清理重新涂抹制作的弊端,不利于解体及维修且成本高,寿命短;(3)密封形式采用分段硅橡胶垫拼粘接成形成整体的方式的,存在拼粘接成形处象胶垫弹性性能降低的弊端,而易致救生舱气密性降低等问题;(4)密封体不能在其寿命有效期内的重复使用问题,造成资源浪费、成本高等现象;(5)密封体受到挤压后部分密封体挤出法兰联接面,对救生舱舱体联接处外观的整洁性存在视觉影响,且不易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对其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新型救生舱联接和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救生舱联接和密封结构,它包括舱体间的联接法兰和密封垫,其特征在于,舱体底部的法兰连接孔设计在舱体内,且一个舱体法兰的连接孔为光孔,另一个舱体法兰的连接孔为螺纹孔,通过螺栓直接将两个舱体连接在一起;其中一个舱体的法兰配合面设有放置密封垫的凹槽,凹槽内放置有整体式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密封垫形式为整体式,且放置在法兰的凹槽内,使其气密性好、联接简便,有效地阻隔了有害有毒气体或者水、火进入到舱内,保证并增强了舱内人员脱险救生的安全可靠性。由于舱体底部的法兰连接孔设计在舱体,可在舱体内连接,不用提升操作,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联接和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舱体,2-螺栓,3-法兰,4-凹槽,5-光孔,6-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救生舱联接和密封结构包括舱体间的联接法兰3,舱体1底部的法兰连接孔设计在舱体内,且一个舱体法兰3的连接孔为光孔5,另一个舱体法兰3的连接孔为螺纹孔6,通过螺栓2直接将两个舱体连接在一起;其中一个舱体1的法兰3配合面上设有放置密封垫的凹槽4,凹槽4内放置有整体式密封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能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能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94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多媒体设备固定用支架结构
- 下一篇:新型10kV高压开关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