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收纳的充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0103.1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5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左泽英;滕有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邢雪红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收纳 充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一种充电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收纳充电电极的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为能提供使用者更为舒适的环境,许多厂商也积极的提供各种不同的清扫机器人。当使用者在外出工作时,清扫机器人可以根据使用者所设定的排程,自动的清扫家里的环境。
由于清扫机器人在清扫的过程中会数次来回相同地方,因此大部分的清扫机器人多会采用无电源线的方式。换句话说,为能让清扫机器人可以更为方便的在家里四处移动,并且能运行更长的清扫时间,所以大部分的清扫机器人会内建可重复充电的充电电池。一般而言,清扫机器人的本体外,还另外包括一对应的充电座。当清扫机器人完成工作或电力不足时,清扫机器人会自动的往充电座进行移动。当清扫机器人进入充电座后,清扫机器人的充电电极会与充电座的电极相接触,方能进行充电电池的蓄电处理。
但现有技术的清扫机器人的充电电极无法被收纳至清扫机器人内部。换言之,充电电极是一直裸露于清扫机器人的外壳体。由于清扫机器人的清扫过程可能会碰触到各样的家具或环境,因此充电电极可能会碰到潮湿的物品等。举例来说,当充电电极碰触到潮湿的障碍物时(可能是水桶或饮料),清扫机器人就会发生短路的情况。或者,当清扫机器人碰撞到家具时,充电电极可能会让家具表面产生刮痕。充电电极本身也可能会因为碰撞而产生变形,进而导致清扫机器人无法正常的充电。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收纳的充电结构,用以改良电子装置的充电电极的收纳处理,使得电子装置进入充电座时自动的将充电电极伸出,当电子装置离开充电座时,则将充电电极收入电子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自动收纳的充电结构包括充电座与本体。充电座包括充电端与凸出部;本体具有外壳体、充电电极、拨杆与可动元件;外壳体还设置一第一开孔与一第二开孔,拨杆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充电电极;可动元件分别连接于第一端与外壳体;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另设置枢接轴;第一开孔相应于充电端与充电电极之间,第二开孔对应于凸出部与第二端之间。
其中,该凸出部经由该第二开孔抵住该第二端,使得该第一端以该枢接轴并往该外壳体的方向进行转动,该第一端经由该第一开孔将该充电电极伸出该外壳体,以连接该充电端,该可动元件在该本体远离该充电座时推动该拨杆,使得该第一端以该枢接轴并远离该外壳体的方向进行转动,将该充电电极被收纳至该外壳体中。
其中,当本体接近充电座时,凸出部经由第二开孔抵住第二端,使得拨杆以枢接轴并往外壳体的方向进行转动;第一端经由第一开孔将充电电极伸出外壳体,以连接该充电端。
此外,当本体远离充电座时,可动元件由于被压缩的缘故,可动元件会推动拨杆;拨杆的第一端会以枢接轴且远离外壳体的方向进行转动,带动充电电极被收纳至外壳体中。
其中,该第一开孔的数量的数量等同于该充电端或该充电电极的数量。
其中,该第二端设置于该外壳体外侧。
其中,该本体还设置至少一凸块,所述凸块分别设置于该拨杆的该第二端旁,使得该拨杆在所述凸块所形成的空间中移动。
其中,该可动元件为一弹簧、一扭簧或一磁铁。
其中,该本体还包括一电路连接板,该第一端连接该电路连接板的一侧面,而该电路连接板的另一侧面分别连接该充电电极与该可动元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结构,用于改进电子装置的充电电极的收纳处理,该充电结构包括:一充电座,其包括一充电端与一凸出部;以及一本体,具有一外壳体、一组充电电极、一拨杆与一可动元件,该外壳体还设置一第一开孔与一第二开孔,该拨杆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开孔相应于该充电端与该充电电极之间,该第二开孔设置于该外壳体的底部,该第一端连接于该充电电极,该拨杆于该外壳体处另设置一枢接轴,该可动元件设置于该枢接轴上,该可动元件的一端抵住该外壳体的外侧,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端;其中,该凸出部抵住该第二端,使得该第一端以该枢接轴并往该外壳体的方向进行转动,该第一端经由该第一开孔将该充电电极伸出该外壳体,以连接该充电端,并压缩该可动元件,,该可动元件在该本体远离该充电座时推动该拨杆,使得该第一端以该枢接轴并远离该外壳体的方向进行转动,将该充电电极被收纳至该外壳体中。
其中,该可动元件为一弹簧或一扭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0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