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0128.1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4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M·A·莫塔科夫;S·鲍;M·J·菲利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内燃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内燃发动机的进气歧管通常由聚合材料形成。为了降低从进气歧管表面辐射的噪声(由于在特定发动机速度所产生的谐振频率而造成的),已知在歧管的表面提供内部和外部支撑并且提供由母体材料(parent material)形成的内部柱。为了提供期望的噪声降低,聚合物内部柱的横截面积被制成降低了进气歧管内的流动面积,由此限制了发动机的峰值功率。该问题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即在进气上不带有例如通过机械增压器或涡轮增压器提供的增压的发动机)来说尤其重要。可以增大进气歧管的尺寸来克服流动面积的下降(由于柱所导致的),但通过相应增大歧管的整体尺寸增加了成本和重量并且使封装变得复杂。此外,较大的歧管可能需要较厚的柱或更多的柱,这进一步使情况变得复杂。即便是使用较大歧管,这些柱仍会导致在流动区域内形成漩涡,从而导致在特定频率下的噪声和/或导致在发动机进气中的不良流动形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为了克服至少一个问题,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具有大体由聚合材料制成的外壳和第一金属柱,所述金属柱在外壳的内部表面上的两个联接位置处被联接至外壳,其中所述柱大体由金属构成。第一柱在第一柱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处联接至外壳的所述两个联接位置,其中第一柱在第一柱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之间的一部分与外壳分离,即延伸穿过由外壳限定的空腔。外壳具有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具有第一周边凸缘,所述下部分具有第二周边凸缘。上部分在第一周边凸缘和第二周边凸缘处被联接至下部分。第一柱所联接的两个联接位置中的第一位置在所述上部分上并且第一柱所联接的两个联接位置中的第二位置在所述下部分上。联接位置偏离于凸缘。在一些实施例中,歧管包括金属第二柱,其中第二柱的第一末端被联接至上外壳部分上的第三联接位置并且第二柱的第二末端被联接至下外壳部分上的第四联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柱沿第一柱的长度的大部分大体是圆柱形的并且在所述柱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上具有板。
该柱在第一末端上具有第一板,该柱在第二末端上具有第二板,该柱在第一板和第二板处联接至外壳的两个联接位置,并且该柱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基本与外壳分离。在带有多个柱的实施例中,所述柱一般沿气流穿过歧管的方向排列。在两个联接位置处的材料厚度大于在靠近两个联接位置的区域内所提供材料的厚度。
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具有上外壳部分、下外壳部分和至少一个金属柱,所述上外壳部分具有第一周边凸缘,所述下外壳部分具有第二周边凸缘,所述金属柱具有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周边凸缘和第二周边凸缘被摩擦焊接并且第一板被摩擦焊接至上外壳部分并且第二板被摩擦焊接至下外壳部分。上外壳和下外壳由聚合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金属柱大体由铝或其他适当的金属或合金构成。上外壳部分和下外壳部分限定了空腔并且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柱的部段横穿该空腔。进气歧管还包括至少一个额外的柱,所述额外的柱在其末端上具有第一板和第二板,其中所述额外的柱的第一板被焊接至上外壳部分并且所述额外的柱的第二板被焊接至下外壳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金属柱在外壳的内部表面上的预定位置被焊接至上外壳和下外壳并且所述预定位置比靠近所述预定位置的外壳表面更厚。
制造进气歧管的方法包括:注模具有第一周边凸缘的上外壳部分,注模具有第二周边凸缘的下外壳部分,并且在第一周边凸缘和第二周边凸缘处摩擦焊接上外壳部分和下外壳部分。至少一个柱被置于上外壳部分和下外壳部分之间,其中每个柱的第一末端被摩擦焊接至外壳部分中的一个部分同时上外壳部分和下外壳部分被摩擦焊接。通过冷墩或焊接在所述柱上提供了板。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外壳和下外壳在其相应凸缘处被摩擦焊接之前,将所述柱中的一个摩擦焊接到上外壳部分和下外壳部分中的一个上。上外壳部分和下外壳部分是聚合物并且所述柱基本是金属。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摩擦焊接第一周边凸缘和第二周边凸缘之前,将所述柱的第二末端摩擦焊接至外壳部分中的一个部分;其中摩擦焊接至外壳部分中的另一部分的所述柱的第二末端与摩擦焊接同时地被焊接;其中上外壳部分和下外壳部分均由聚合物构成并且所述柱基本由金属构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减少或避免了在特定频率下的噪声和/或导致在发动机进气中的不良流动形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聚合物柱的进气歧管的剖视图;
图2是具有铝柱的进气歧管的剖视图;
图3是在两个末端上带有板的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0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