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节能蒸汽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0401.0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7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洪裕静;杨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裕静;杨少生 |
主分类号: | D06F79/04 | 分类号: | D06F79/04;F22B33/18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郑颂雄;范奇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市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节能 蒸汽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节能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衣行业中,一般由蒸汽发生装置为全蒸汽熨斗等用汽设备提供蒸汽。
而在大型服装厂中,普遍采用集中供汽的蒸汽熨烫系统,上述蒸汽熨烫系统产生大量的蒸汽尾汽,由于这些蒸汽尾汽的温度比较高,含有大量的热量,如果将这些蒸汽尾汽直接排掉或仅作为冷凝水回收利用,就无法充分利用这些蒸汽尾汽的余热,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同时,由于这些蒸汽尾汽的气压也比较高,如果将这些蒸汽尾汽直接排掉或仅作为冷凝水回收利用,就容易在蒸汽熨烫系统的蒸汽尾汽排汽管处形成“白云翻滚”的现象,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现有的蒸汽发生装置只能为全蒸汽熨斗等用汽设备提供蒸汽,而不能对蒸汽尾汽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现有的蒸汽发生装置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制衣业熨烫装置的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节能蒸汽发生装置,该多功能节能蒸汽发生装置不但能够为全蒸汽熨斗等用汽设备提供蒸汽,而且能够对全蒸汽熨斗等用汽设备的蒸汽尾汽进行回收再利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节能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和蒸汽发生器,上述蒸汽发生器设在壳体内,上述蒸汽发生器的出汽管与蒸汽熨烫系统的蒸汽供汽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本多功能节能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蒸汽尾汽回收再利用装置,上述蒸汽尾汽回收再利用装置设在壳体内,上述蒸汽尾汽回收再利用装置的蒸汽尾汽收集管与蒸汽熨烫系统的蒸汽尾汽排汽管连通,上述蒸汽尾汽回收再利用装置的出水管通过热水泵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尾汽回收再利用装置的优选结构,所述蒸汽尾汽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密封水容器、进水机构、出水管和热交换机构,上述密封水容器设在壳体内,上述进水机构和出水管分别设在密封水容器上,进水机构的进水口和出水管的出水口分别位于壳体的外面,出水管通过热水泵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管连通;上述热交换机构设在密封水容器内,上述热交换机构与密封水容器内的水相接触,热交换机构的进汽口和出汽口分别位于壳体的外面。
通过上述热交换机构,能够使蒸汽熨烫系统的蒸汽尾汽与密封水容器内的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从而将蒸汽尾汽的热量快速转移给密封水容器内的水,使密封水容器内水的温度迅速升高,通过热交换机构的热交换,在10-20分钟左右,密封水容器内的常温水能够转化为110℃左右的高温水,使得蒸汽尾汽的余热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从热交换机构出汽口排出的蒸汽又能够用于它用,例如,用于蒸汽取暖,用于抽湿熨台的台面加热等等,从而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所述热交换机构包括蒸汽尾汽收集管、热交换器和密封水容器出汽管,上述蒸汽尾汽收集管和密封水容器出汽管分别设在壳体上,上述热交换器设在密封水容器内,热交换器与密封水容器内的水相接触,热交换器的出汽口位于密封水容器内液面的上方;上述蒸汽尾汽收集管的进汽口位于壳体的外面,蒸汽尾汽收集管的出汽口与热交换器的进汽口连通;上述密封水容器出汽管的进汽口与密封水容器的出汽口连通,密封水容器出汽管的出汽口位于壳体的外面。
当蒸汽尾汽收集管的进汽口与蒸汽熨烫系统的蒸汽尾汽排汽口连通时,蒸汽熨烫系统的蒸汽尾汽便会经过热交换器进入到密封水容器内,再经过密封水容器上的密封水容器出汽管排出密封水容器;由于热交换器与密封水容器内的水相接触,所以,蒸汽熨烫系统的蒸汽尾汽经过热交换器时,蒸汽尾汽便会与密封水容器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将蒸汽尾汽的热量快速转移给密封水容器内的水,使密封水容器内水的温度迅速升高,因此,蒸汽尾汽的热量减少,同时,蒸汽尾汽的气压也随着其热量的减少而降低,这样,从密封水容器出汽管排出的蒸汽就不会发生“白云翻滚”现象,从而防止了环境污染;并且,由于从密封水容器出汽管排出的蒸汽其热量少、气压低,所以,从密封水容器出汽管排出的蒸汽可以直接用于它用,例如,直接用于蒸汽取暖,直接用于抽湿熨台的台面加热等等;
又由于热交换器的出汽口位于密封水容器内液面的上方,所以,本实用新型无噪音,从而防止了噪音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裕静;杨少生,未经洪裕静;杨少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0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