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薄壁钢结构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2141.0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8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魏群;刘尚蔚;尚宝平;李艳青;耿三琳;李玥;张俊红;王镇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1/58 | 分类号: | E04B1/58;E04B1/2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钢结构 连接 及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薄壁钢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薄壁钢结构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建筑体系由于其自重轻,抗震性能好,连接形式多样,可适应复杂建筑造型,较少或无湿法作业,适宜工厂化优化设计及模块化生产,施工周期短,房屋格局布置灵活,建筑垃圾少,构件可重复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接近于零等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列为底层和中高层建筑中的优选项目。
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和冷弯成型技术的开发,冷弯型钢构件向着高强超薄发展,在美国厚度在0.55mm—2mm的高强冷弯型钢已经广泛的运用到建筑领域中。我国对此开发尚为空白。对新型高强冷弯型钢尤其是超薄壁冷弯型钢的开发及应用,成为冷弯型钢领域的新前沿。
目前我国的冷弯薄壁钢结构与发达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生产设备和技术较为陈旧落。对产品构件的深加工不够,尚未达到广泛的零件化,模块化生产。对产品构件生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不成熟,仍需大量基础性研究。对新型冷弯薄壁钢结构体系的研究力度不够,习惯于采用外国成型技术,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体系少之又少,缺少自主品牌。
随着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对新型结构的房屋需求不断增长,逐渐也改变了传统的观念,钢结构住房也逐渐在农村发展开来,现有的钢结构住房体系结构比较笨重,施工周期比较长,成本较高,不利于其推广应用,实用新型人在去年申请了超薄壁钢结构单体型材和组合型材及其超薄壁钢结构房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结构住房体系,本专利申请就是为了配套解决上述专利的快速安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超薄壁钢结构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壁钢结构立柱连接件,为空心正方体或长方体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两个平行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箍槽。
所述连接件的前、后侧板为两个相扣的槽型钢,上、下侧板为两个相扣但不接触的槽型钢,其中上、下槽型钢的两侧翼板均固定于前、后槽型钢翼板的外侧,该上、下槽型钢翼板之间不接触的部分形成箍槽。
前、后槽型钢和上、下槽型钢的腹板上设有匹配的减重孔。
该连接件为一整块条状槽型钢板折叠而成,其折叠步骤为:(1)在条状槽型钢板的两侧对称翼板上分别作出三对切槽,使两侧对称翼板被分割成四对子翼板,并且满足第一和第三对子翼板长度相同,第二和第四对子翼板长度相同;(2)以任意一对切槽所在直线为折叠棱,向内折叠90度形成正方体或长方体,并且第一和第三对子翼板位于外侧,第二和第四对子翼板位于内侧,该外侧和内侧子翼板分别固定在一起。
在第(1)步中,同时在四段相连接的槽型钢板的腹板上设置匹配的减重孔
一种超薄壁钢结构立柱的连接结构,包括两段中空超薄壁钢立柱,两段中空超薄壁钢立柱的端部分别插入所述连接件外侧,利用箍紧钢带将两段中空超薄壁钢立柱同时箍轧在连接件的箍槽内。
所述的箍紧钢带的宽度略小于连接件箍槽的宽度。
先用箍紧工具将第一个中空超薄壁钢立柱的端部逐渐压缩到连接件箍槽外侧,再将利用箍紧工具将第二个中空超薄壁钢立柱的端部逐渐压缩到第一个中空超薄壁钢立柱的外侧,在第二个中空超薄壁钢立柱的外侧套装箍紧钢带,利用箍紧工具对箍紧钢带的两端拉伸使箍紧钢带箍轧在连接件箍槽中,对箍紧钢带的两端压紧固定。
一种超薄壁钢结构立柱与过梁的连接结构,包括中空超薄壁钢立柱和过梁,中空超薄壁钢立柱的端部分别插入所述连接件外侧,利用箍紧钢带将中空超薄壁钢立柱箍轧在连接件的箍槽内,连接件的端面固定在过梁的底板上。
所述连接件的上或下侧板上固定有一个槽型钢连接件,该槽型钢连接件与过梁底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一种超薄壁型钢连接件,应用于超薄壁型材的对接处,为中空长方体结构或者长方体槽结构,该连接件的两个平行的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箍槽。
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个上侧板和前、后两个侧板,均为槽型钢,上侧板的腹板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前、后侧板的高度与上侧板的两翼板高度相同,前、后侧板的两翼板分别扣接固定在上侧板的两翼板外侧,前、后两侧板的翼板扣接而不接触的部分形成箍槽。
上侧板的腹板上设有匹配的减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2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定中冷器芯子的结构
- 下一篇:车辆止动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