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电流脉冲群的台区识别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2345.4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6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文;王辉;田龙;王巍然;唐生迪;张凤翱;徐淦荣;董哲峰;莫伟忠;马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电力局;嘉兴市国科京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46 | 分类号: | H04B3/46;H04B3/5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电流 脉冲 识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化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性能高、识别准确率高的脉冲电流群式的电力台区识别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台区识别仪,主要是采用载波技术与特定大脉冲电流技术模式,都存在各种不同的缺陷。
载波技术存在的问题:1)识别距离的不确定性问题:对于同一条线路的不同时段有时可以接收到载波信号,有时却无法接收到,其主要原因在于低压电网的不同时段用户对电网产生的噪声的强度不同,不同时段用户载荷不同造成的线路阻抗不同,从而造成载波信号的严重衰减,无法稳定的远距离传输,使得基于载波通讯原理的台区识别仪无法可靠稳定识别;2)识别准确性问题:对于台区变压器共高压、共地、共电缆沟的相邻多台配变的台区识别存在准确性的问题,由于载波原理的台区识别仪仅仅采用电力载波信号进行用户识别,而载波信号是高频信号会通过配电变压器耦合到10kV高压侧,再通过10kV高压线传输到相邻配变,载波技术无法区分该配变与相邻配变的同一相,从而造成“串线”现象,既“共高压串线”;同理若相邻配变有共地情况,载波信号同样也会串线到相邻配变,即“共地串线”;若相邻配变的低压电缆走同一电缆沟,载波信号会通过电缆间的电容耦合而串到其它配变上,既“共电缆沟串线”。
特定大脉冲电流技术是通过指定一个50A或100A的脉冲电流进行识别。
采用特定大脉冲电流技术的不足之处有、脉冲电流太大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同时会对检测线路造成干扰、此技术因为只有一个脉冲信号容易造成信号丢失,导致识别不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性、提高了识别准确率、提高了信号传输距离、对线路不会产生干扰的脉冲电流群式的电力台区识别仪。
所述的一种具有电流脉冲群的台区识别仪 ,包括通过信号连接的主机和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机包括主机外壳及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主机外壳内的第一PCB电子元件板,所述的外壳正面配合设置显示屏,所述的第一PCB电子元件板上配合设置第一电源模块、通过铜线分别与第一电源模块电路连接的第一主控制模块、第一脉冲电流群发生器模块、第一载波收发电路模块、第一脉冲电流识别解码电路模块;
所述的分机包括分机外壳及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分机外壳内的第二PCB电子元件板,所述的外壳正面配合设置显示屏,所述的第二PCB电子元件板上配合设置第二电源模块、通过铜线分别与第二电源模块电路连接的第二脉冲电流群发生器模块、第二载波收发电路模块及第二脉冲电流识别解码电路模块;
所述的第一脉冲电流群发生器模块、第一载波收发电路模块、第一脉冲电流识别解码电路模块、第二脉冲电流群发生器模块、第二载波收发电路模块及第二脉冲电流识别解码电路模块通过信号连接。
所述的一种具有电流脉冲群的台区识别仪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PCB电子元件板和第二PCB电子元件板四角上配合设置用于安装螺丝的固定螺丝孔。
上述的一种具有电流脉冲群的台区识别仪 ,包括通过信号连接的主机和分机,主机和分机各包括主机外壳及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主机外壳内的PCB电子元件板,所述的外壳正面配合设置显示屏,所述的PCB电子元件板上配合设置电源模块、通过铜线分别与电源模块电路连接的主控制模块、脉冲电流群发生器模块、载波收发电路模块、脉冲电流识别解码电路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将主机和分机同时使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对线路也不会产生的干扰,因为是持续的信号,识别准确率可达到100%,传输距离也不受限制因此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提高了识别准确率、提高了信号传输距离、对线路不会产生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PCB电子元件板,2-第一主控制模块,3-第一脉冲电流群发生器模块,4-第一载波收发电路模块,5-第一电源模块,6-第一脉冲电流识别解码电路模块,7-第二PCB电子元件板,8-第二脉冲电流识别解码电路模块,9-第二载波收发电路模块,10-第二脉冲电流群发生器模块,11-第二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电力局;嘉兴市国科京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湖州电力局;嘉兴市国科京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2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