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雷达天线收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2720.5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9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苏航;赵东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兴东方自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08 | 分类号: | H01Q1/08 |
代理公司: | 国防专利服务中心 11043 | 代理人: | 胡永贵;周玉秀 |
地址: | 1000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 天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机载雷达天线收放装置,具体涉及直升机中雷达天线的收放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直升机机载战场监视雷达天线收放装置,要求收放装置重量轻、传动精度高、和机体同寿命、并且不能影响飞机的安全操作。
目前,地面雷达天线转台、车载雷达天线转台的产品主要结构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滚珠丝杠传动机构等。齿轮机构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虽然强度足够但结构过于复杂且精度低;而滚珠丝杠虽然体积及精度等方面都优于齿轮机构,但在特殊的使用环境下其精度、可靠性也相对较差;因此这类天线转台多用于地面、车载雷达系统,而此类机构的共同缺点是体积大、重量大、精度低、承载能力小,这些缺陷无法满足类似直升机这种特殊的使用环境对雷达天线收放装置要求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轻量化、重载荷、高机动性等设计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无法满足机载使用环境雷达天线收放装置要求的情况,提供了一种雷达天线收放装置。解决了对机载雷达天线收放装置要求的高精度、承载能力大、操作简单、安全性要求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包括伺服电机、制动器、减速箱、锁定机构、行星丝杠副、耳轴、耳轴支座、直线导轨副、连杆、曲柄、支座;伺服电机通过减速箱与行星丝杠副相连,带动行星丝杠副进行旋转运动,驱动丝杠螺母沿丝杠进行直线运动;丝杠螺母两端固定两个耳轴,耳轴与连杆用轴承连接,连杆通过轴承与曲柄连接,曲柄与支座通过轴承连接,曲柄与雷达天线装置固定连接;
耳轴通过耳轴支座与支座上的直线导轨副连接,当耳轴和耳轴支座同时在直线导轨副上进行直线滑动;
锁定机构对丝杠螺母进行锁定,制动器对减速箱进行锁定。
本实用新型雷达天线收放装置采用了摆杆滑块的传动原理,并结合了行星滚柱丝杠传动技术。对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而言,摆杆滑块传动结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的特点,而且丝杠传动加上编码器的检测定位更好的解决了齿轮结构稳定性差、精度低的缺陷。滚柱丝杠众多接触点相比齿轮机构将大幅度提高自身的刚度和抗冲击能力。行星滚柱丝杠载荷传递元件为螺纹滚柱,而非滚珠,能够提供高于滚珠丝杠的额定动载和静载,螺纹滚柱使负载通过众多接触点迅速释放,从而能有更高的抗冲击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
1、传动精度高:静态重复定位精度误差控制在0.05度以内;
2、承载能力大:可以带动7000N.m的外部负载执行收放运动;
在收起位置可以承受的最大静态外部负载为10000N.m;
3、安全性高:收放装置有电动、手动、应急投弃系统,安全性能达到0.999999999,在收起位置靠制动器、锁定机构,双层保险可靠锁定。在收放过程中有能耗制动和失电制动功能,避免负载对机体造成过大的冲击;
4、全自动控制;
5、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装配和维护;
6、系列化:改变安装尺寸可适用于不同要求的场合。
7、适合用于在高精度、重量轻和安全性等方面都要求极高的机载雷达天线收放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雷达天线收放装置传动原理图。
图2:本实用新型雷达天线收放装置主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雷达天线收放装置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雷达天线收放装置收放过程示意图。
1-手摇机构 2-减速箱 3-行星丝杠副 4-锁定机构 5-耳轴支座 6-连杆7-曲柄 8-角位移编码器 9-极限开关 10-支座 11-伺服电机 12-制动器13-指示灯 14-直线导轨副 15-耳轴 16-雷达天线 17-固定螺栓18-固定机体 19-爆炸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该收放装置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包括:伺服电机11、制动器12、减速箱2、锁定机构4、行星丝杠副3、耳轴15、耳轴支座5、直线导轨副14、连杆6、曲柄7、支座10。
本实用新型雷达天线收放装置通过固定螺栓17固定在固定机体18上,曲柄通过非电传爆系统部件爆炸螺栓19固定住雷达天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兴东方自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兴东方自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27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