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2763.3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8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政;钟汇才;李庆;梁艳菊;林蓁蓁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347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动态 称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压电传感器和地感线圈组合式高速车辆动态称重系统。
背景技术
高速车辆动态称重系统不同于一般的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其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车辆车流监测、公路不停车收费、桥梁超载预警等对车速较高的应用环境中。随着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加快,对高速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的称重系统主要由称台式或弯板式称重传感器构成。
例如,于2009年12月16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0920068496.0),公开了一种公路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该系统由两个称重传感器和两组地感线圈构成,称重传感器使用石英压电传感器,分别放置在车辆前进方向上、在路面上分前后两排、左右两侧上;地感线圈分别安置在称重传感器之前。这种称重系统采用单边压电传感器,只能测量车辆侧重而不能测量车辆轴重,该系统的两个传感器组成一组才能测量车辆总重,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不高。同时,该系统采用石英压电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易老化,不耐用,易受环境的影响、信噪比较低,不适合应用于高速动态称重环境。
再如,于2010年9月15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0920283641.7),公开了一种弯板式车辆动态称重平台,其采用一定长度的槽型框架,框架内有弯板传感器,垂直于车辆行进方向的弯板传感器两侧分别设置压条,弯板传感器与压条下面有垫片;所述的弯板传感器垂直于车辆行进方向的两侧面为斜面,可以有效地分解车辆的压力,从而测得车重。这种称重平台结构复杂,在实际使用中对安装工艺要求很高,需要定期维护,且长期经受车辆碾压会造成传感器以及平台内部主要构件的疲劳,影响称重精度,造成动态测量误差较大,不适合高速称重。
综上所述,以上两种称重系统不适用于高速车辆称重复杂的应用环境。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测量精度高、安装简便的用于高速车辆动态称重的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测量精度高、安装简便的高速车辆动态称重的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包括车辆称重部分、车辆感应部分和系统控制部分,所述车辆称重部分包括两组压电传感器,所述两组压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车辆前进方向上的前后两排,其中,第一组压电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车辆感应部分之前,第二组压电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车辆感应部分之后,所述两组压电传感器分别通过同轴电缆与所述系统控制部分相连;所述车辆感应部分通过同轴电缆与所述系统控制部分相连;所述系统控制部分安装于道路旁边。
优选地,所述压电传感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被测车辆左右车轮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压电传感器的长度为3m,所述两组压电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3m。
优选地,所述车辆感应部分为地感线圈,所述地感线圈的外形几何尺寸为2m x2m,安装在所述两组压电传感器的中间位置,所述地感线圈与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压电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分别为0.5m。
优选地,所述系统控制部分包括称重系统控制器及接口电路,所述称重系统控制器包括信号采集模块、网络通信模块、数据计算模块和系统控制模块,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电荷放大电路和频率比较电路,所述电荷放大电路作为所述压电传感器的接口,频率比较电路作为所述地感线圈的接口。
优选地,所述压电传感器为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车辆行驶道路的中央安装两组压电传感器和一个地感线圈,所述地感线圈安装于所述两组压电传感器之间,当行驶过的车辆两边的车轮同时压在所述压电传感器上时,可实现对过往车辆的车速、车轴数、车轴重、车总重、车辆类型等信息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车辆车流监测、公路不停车收费、桥梁超载预警等对车速较高的应用环境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称重系统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电传感器;3、同轴电缆;4、地感线圈;5、称重系统控制器;51、信号采集模块;52、数据计算模块;53、网络通信模块;54、系统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27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防弹夹层玻璃
- 下一篇:用于燃油终端结算的超声波流量测量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