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小型热力集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3266.5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5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宇;张鹏;曾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D3/08 | 分类号: | F24D3/08;F24D12/02;F24J2/30;F24J2/46;F24J2/5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刘湘舟;朱丽岩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小型 热力 配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量收集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有效收集农村家庭中多种常见热源的余热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农村建设中,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正逐步得到重视,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制备热水用于日常生活或采暖使用的技术日渐成熟,但是由于太阳能光热技术存在能源密度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所以完全依靠太阳能还无法满足农村家庭的生活需求,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家庭中,还是广泛使用薪柴、秸秆、燃煤等常规能源用于炊事、采暖行为。由于常规能源大都通过直接燃烧获取热量,产生的高温烟气大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所以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家用小型热力集配装置,要解决农村家庭中使用太阳能无法满足生活需求、使用传统能源又具有能源浪费严重的缺点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小型热力集配装置,包括有集热部件和取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部件由太阳能集热设备和农村家庭用燃料供热设备组成,其中太阳能集热设备包括有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水箱、铜管换热器、循环水泵和循环水管,太阳能集热水箱底部设有泄水阀,内部设置有铜管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循环水管和循环水泵与铜管换热器连成一循环水路。
所述取热部件包括采暖取水箱、内置在采暖取水箱中的生活热水取水箱和内置在采暖取水箱中的翅片换热器,所述采暖取水箱位于太阳能集热水箱的上方,采暖取水箱通过连通短管与太阳能集热水箱的顶部连通,采暖取水箱通过连通长管与太阳能集热水箱的底部连通,采暖取水箱上还设有液位计、排气阀、与市政自来水管路连通的采暖取水箱补水管、与室内采暖散热末端连通的采暖出水管以及采暖回水管;所述生活热水取水箱上设有与末端用水设备连通的生活热水出水管和与市政自来水管路连通的生活热水补水管,所述翅片换热器的进口通过烟道进口插板阀与农村家庭用燃料供热设备上的烟气通道连通,翅片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烟道出口插板阀与大气连通。
所述农村家庭用燃料供热设备为燃煤锅炉或生物质灶台。
所述采暖取水箱和太阳能集热水箱的箱体外侧壁上均包裹有聚氨酯保温层。
所述采暖取水箱、生活热水取水箱和太阳能集热水箱均为承压水箱。
所述采暖取水箱的箱体下表面高于太阳能集热水箱的箱体上表面30cm~40cm。
所述采暖取水箱、生活热水取水箱和太阳能集热水箱均为圆柱体形状。
所述生活热水补水管设置在生活热水取水箱的箱体侧面的1/2高度处,所述生活热水出水管设置在生活热水取水箱的箱体上表面上。
所述采暖出水管设置在采暖取水箱的箱体侧面的3/4高度处,所述采暖回水管设置在采暖取水箱的箱体侧面的1/4高度处。
所述连通短管和连通长管的管径为采暖取水箱的直径的1/10。
所述连通短管与采暖取水箱右端的距离为采暖取水箱底面直径的1/4,连通长管与采暖取水箱左端的距离为采暖取水箱底面直径的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农村家庭中,是一种能够实现各种余废热回收以及结合太阳能光热利用的装置,具有构造简单、易于维护、运行成本低廉的特点,可同时满足农村家庭中日常生活热水以及采暖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有效的收集农村家庭中多种常见热源的余热、废热,尤其是可以针对农村家庭中的实际情况,将多种常见热源产生的热量汇总后统一输送至末端设备,对于降低常规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量,提升农村家庭舒适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利用燃煤锅炉以及生物质灶台所产生的烟气热量,提高了常规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农村居民的常规能源使用量与费用支出,对农村家庭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需求。
4、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将农村家庭中使用生物质能源的产生的大量余热、废热进行回收,同时还结合了太阳能集热部件,提高了太阳能光热系统的使用稳定性,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在农村家庭中的使用具有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3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