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液透析机中零进水压力的水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3716.0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3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龙;李叶勇;黄周梁;刘赵生;何伟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暨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冠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7 | 代理人: | 诸兰芬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透析 机中零 进水 压力 水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血液透析机中的水路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血液透析机中实现零进水压力要求的透析用水进水水路。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设备包括处理成透析用水的水处理系统、用于将透析用水和透析用浓缩液进行混合的混合装置、通过人工肾泵透析液的透析器和其他辅助设备。
透析用水为水处理系统将普通自来水依次经过过滤、软化、活性炭吸附以及反渗处理形成的反渗水。透析用浓缩液分为浓缩液A和浓缩液B两类,其中,浓缩液A含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以及葡萄糖等成分;浓缩液B主要是碳酸氢钠。将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浓缩溶液按一定比例经过混合装置充分混合,配成最终使用浓度的透析液。
如图1所示,为现有透析用水进水水路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浓缩液桶11中的A浓缩液经过第一液泵12进入第一混合腔13;第二浓缩液桶14中B浓缩液依次经过除气腔15、第二液泵16进入第二混合腔17,其中,第一混合腔1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混合腔17的其中一个输入端;而经过水处理系统处理输出的透析用水以一定的压力(大于0.6MPa,小于1.2MPa)依次经过加热腔19、进入第二液泵16进入第二混合腔17。
现有透析用水进水水路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对透析用水需要以最低0.6-1.2MPa的压力要求,因此,维持透析用水水压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血液透析机能否正常工作。一方面,当一个水处理系统采用直供的方式同时为多台血液透析机提供透析用水时,随着接入的血液透析机数量的增加,透析用水的水压就难于保持稳定,从而影响血液透析机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血液透析机对水处理系统的依赖较大,无法脱离水处理系统而随地移动,从而限制了血液透析机的使用场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透析用水水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对透析用水具有零进水压力要求的透析用水进水水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血液透析机中零进水压力的水路,其包括:与透析用水的进水管依次连接的第二液泵和第一液泵;连接在第一液泵的进口阀上用于盛放A浓缩液的第一浓缩液桶;依次连接在第二液泵的进口阀上用于盛放B浓缩液的第二浓缩液桶和除气腔;分别与第一液泵的出口阀、第二液泵的出口阀连接的第一混合腔和第二混合腔;在透析用水的进水管上连接一个用于调节进水管中透析用水流量的隔膜泵。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血液透析机中零进水压力的水路还包括:与隔膜泵并接的溢流阀,其中,溢流阀的进口阀连接隔膜泵的出口阀,而溢流阀的出口阀连接隔膜泵的进口阀。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血液透析机中零进水压力的水路还包括:连接在隔膜泵的进口阀与第二液泵的进口阀之间的加热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水路结构由于对透析用水不再具有压力要求,因此不一定需要与采用直供方式的水处理系统搭配使用;甚至,本实用新型可以与桶装的透析用水配合使用,从而为血液透析机移动使用在各种场合(比如急救)提供了实现条件。另外,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透析用水进水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透析用水进水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透析用水进水水路包括:在透析用水的进水管18上连接一个用于调节进水管18中透析用水流量的隔膜泵21;与隔膜泵21并接的溢流阀22,溢流阀22的进口阀连接隔膜泵21的出口阀、溢流阀22的出口阀连接隔膜泵21的进口阀;连接隔膜泵21的进口阀的加热腔19,由加热腔19对从隔膜泵21输出的透析用水进行加热处理;连接加热腔19的第二液泵16,加热腔19输出的透析用水从第二液泵16的第二进口阀进入第二液泵16,而第二液泵16的第一进口阀依次连接除气腔15和第二浓缩液桶14;且该第二液泵16的第二出口阀连接第一液泵12的第二进口阀,而第一液泵12的第一进口阀连接第一浓缩液桶11,而第一液泵12的第一、第二出口阀均连接至第一混合腔13的两个输出端;而第一液泵1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混合腔17的其中一个输入端,而第二混合腔17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液泵16的第一出口阀。
其中,第一液泵12和第二液泵16均为双柱塞结构的柱塞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暨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暨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37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