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主缆体系悬索桥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4826.9 | 申请日: | 201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7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林智敏;蒋劲松;牟廷敏;庄卫林;蓝江;黎志忠;田波;欧昌伟;卢小锋;曹发辉;林小军;宋扬;梁健;黄麟;范碧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11/02 | 分类号: | E01D11/02;E01D1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主缆 体系 悬索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特别涉及一种单主缆体系悬索桥
背景技术
悬索桥作为一种桥梁结构形式,由于其优越的跨越能力以及柔美的景观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悬索桥由主缆、索塔、锚碇、吊索、桥面组成,所有的荷载均通过吊索传递给主缆、然后传递给锚碇。为了抵抗风荷载以及保证桥面在单边车辆荷载下的扭转稳定性,传统的悬索桥均采用双主缆的形式,主缆分布于桥面梁两侧正上方,通过两个竖直的吊索面连接主梁。一方面,由于行车道均位于两侧吊索范围内,故两边的视野不够通透,另一方面,双主缆的悬索桥在景观效果上无突出特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主缆体系悬索桥,行车道两侧视野宽阔,桥型美观,而且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主缆体系悬索桥,包括主梁、主缆,以及主跨两侧的桥塔、边墩和锚锭,其特征是:所述主缆数量为单根;两侧桥塔内侧为斜吊索区,两侧斜吊索区之间为直吊索区;所述主梁采用封闭钢箱梁,主梁与两侧桥塔及其外侧的边墩形成连续支承体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桥塔采用A型桥塔,其横梁与主梁之间设置拉压支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主梁两侧无吊索,视野无无任何阻挡,加之单主缆独特的A形桥塔,给人流畅、宏伟之感,具有独特的景观效果;单主缆的构造决定了主缆根数及锚碇个数都比传统的双吊索悬索桥少一半,故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在传统的双缆、双索面的经典悬索桥桥型上进行结构变化,形成斜、直组合吊索、单主缆体系的新型悬索桥结构形式,作为一个新的桥梁结构形式分支丰富了悬索桥的桥型。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四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单主缆体系悬索桥的总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单主缆体系悬索桥中斜吊索区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单主缆体系悬索桥中直吊索区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单主缆体系悬索桥中桥塔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桥塔10、横梁10a、拉压支座10b、边墩11、主缆12、锚锭13、主梁20、斜吊索31、直吊索32、斜吊索区L1、直吊索区L2、无吊索区L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主缆体系悬索桥,包括主梁20、主缆12,以及主跨两侧的桥塔10、边墩11和锚锭13。所述主缆12数量为单根。两侧桥塔10内侧为斜吊索区L1,斜吊索区L1内沿主梁20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斜吊索31,斜吊索31与主梁20呈三角形连接,由斜吊索3 1提供对主梁20扭转的约束。两侧斜吊索区L1之间为直吊索区L2。所述主梁20采用封闭钢箱梁,以提供足够的抗扭刚度。主梁20与两侧桥塔10及其外侧的边墩11形成连续支承体系,通过边跨梁体的设置,增大结构的扭转基频。两侧桥塔10外侧通常为无吊索区L3,也设置成有吊索区。
参照图4,桥塔10为主缆12竖向力的主要承载体,在满足单主缆的造型情况下,采用A型桥塔,其塔柱根据造型和受力需要可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采用吊装空中拼接的方式架设,混凝土结构可采用爬模法或翻模法施工,其桩基一般采用钻孔灌注桩。其横梁10a与主梁20之间设置拉压支座10b,以提供对连续通过主梁20的支承。
参照图1,锚锭13为承担主缆水平荷载的主要载体,桥梁两端各设置一个,锚锭13应支承于可靠的地基上,以满足竖向承载力及水平抗滑移的要求。主缆12是全桥荷载的主要载体,材料采用高强镀锌钢丝。全桥主缆12仅设置一根,截面为圆形,经过散索鞍或散索套在锚锭13内的前锚室散开,并通过预应力锚固系统锚固于锚锭13的锚体上,通过锚锭13基底的摩擦力抵抗主缆传递的水平荷载。
参照图2,所述斜吊索区L1内,各斜吊索31的上端通过叉耳与主缆12上索夹相连,下端通过叉耳与主梁20两侧的上吊耳相连。参照图3,所述直吊索区L2内沿主梁20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直吊索32,各直吊索32的上端通过叉耳与主缆12上索夹相连,下端通过叉耳与主梁20中轴线上的上吊耳相连。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单主缆体系悬索桥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48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