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闭式吸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5556.3 | 申请日: | 2011-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9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岩;南勇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边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300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重症有创通气的SARS病人密闭式吸痰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症SARS(非典型肺炎)病人,在行有创人工通气时,必须经常吸痰,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但是现在的吸痰方式是开放式的,必须摘下人工呼吸机与病人气管导管的连接头(图1)用普通的吸痰管开放式吸痰,这样由于病人呛咳,可造成大量含有SARS病毒的飞沫直接排入空气中,这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目前国内外有密闭式吸痰装置,但是他们是通过“三通”转换开关来与病人呼吸管道连接,这样在吸痰时必须停止人工呼吸。这样造成应用不便及密闭不严格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闭式吸痰装置。
一种密闭式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呼吸机、气管导管和“Y”型连接管,所述“Y”型连接管包括主管和侧接管;所述呼吸机与气管导管之间通过“Y”型连接管的主管一端连接,“Y”型连接管的主管另一端与病人体内的气管导管连接;侧接管通过球囊阀与吸痰管的外保护外套相连接,球囊阀内部充填一环形球囊自闭活瓣。
所述的密闭式吸痰装置,所述吸痰管包括一外保护套,在外保护套的端部设置外套管帽,外套管帽通过球囊阀与主管连接。
所述的密闭式吸痰装置,所述该外保护套长度450mm。
所述的密闭式吸痰装置,所述主管和侧接管之间夹角45°,形成“Y”型。
所述的密闭式吸痰装置,在‘Y’型主管的侧管有一球囊阀,用一乳胶环形球囊(内充0.75ml空气),外径10mm,内径7mm,镶在塑料球囊阀槽内,由于空间及压力作用使其自闭,这样当人工正压通气及病人呛咳时飞沫与外界不相通,但在给病人吸痰时可以插入吸痰管,并且球囊紧紧包绕吸痰管保证病人呛咳时防止气体及飞沫外溢,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液吸入吸引器并排到有消毒液的容器内,使病毒不能污染室内空气,从而避免了SARS病人重症监护室内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密闭式吸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球囊阀主视图;
图3为球囊阀的侧视图,A侧连接吸痰管外套管冒,B端连接Y型管侧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密闭式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呼吸机、气管导管和“Y”型连接管,该“Y”型连接管包括主管10和侧接管11,主管10和侧接管11之间夹角45°,形成“Y”型,所述呼吸机与气管导管之间通过“Y”型连接管的主管10一端连接,“Y”型连接管的主管10另一端与病人体内的气管导管连接;侧接管11通过球囊阀12与吸痰管的外保护外套21相连接,球囊阀12(图2所示)内部充填一环形球囊自闭活瓣13(图3所示),因为内其自身内部有气体压力可自行闭合形成图3中的“Y”字形。
参考图1,该吸痰管与常见吸痰管的区别为:在硅胶吸痰管22的外部增加一外保护套21,在外保护套21的端部设置外套管帽23。优选的,该外保护套21长度450mm;(2)外防护套21起于手柄24,止于和球囊阀12的连接部位。
这样一来,可以接通呼吸机与病人的气管导管,保证平时的正常通气;侧接管11一端设置球囊阀12,通过球囊阀12与吸痰管的外保护套23相连接,这样当不吸痰时环形球囊自闭活瓣13(外形为圆环形的乳胶气囊,图3中所示,密闭阀内直径7mm,外直径10mm;内含空气0.75ml,将它镶嵌在塑料的球囊槽内后,其内环受压自行关闭,保证呼吸机通气时,气体不外溢。)其自身内部有气体压力可自行闭合,保证呼吸机正常工作时不漏气,当吸痰时通过吸痰管外保护套将吸痰管经过环形球囊自闭阀中央插入气道进行吸痰,不需要脱离呼吸机(此时呼吸机仍可正常工作),而病人呛咳时飞沫与外界不相通,可被吸入吸引器或经呼吸机废弃排除管道排到有消毒液的容器内,使病毒不能污染室内空气,从而避免了SARS病人重症监护室内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边大学,未经延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55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