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驱式小轮径电动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7234.2 | 申请日: | 2011-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幼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幼仪 |
主分类号: | B62M6/40 | 分类号: | B62M6/40;B62M6/90;B62M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驱 式小轮径 电动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领域中的新型电动自行车,一种12in小轮径前驱式电动自行车,该车有较好的动力性能脚踏骑行性能,更节能环保。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型电动自行车得到快速发展,各种轻便的小轮径电动自行车层出不穷,特别是一种被称为小QQ的12in电动自行车在大批量投放市场。但是,这种后驱动小QQ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脚踏骑行时速度太慢。原因很简单,小QQ与一般大轮径电动车一样是后轮驱动式电动车,飞轮安装在后轮的轮毂电机上。按电动车约定成俗的规定,轮盘取22牙,飞轮取16牙,传动比为1:1.37。但是,小轮车车轮轮径太小了,12in仅有0.3米,按正常脚踏频率ω=1圈/秒,则骑行速度只有4.5公里/小时,还不如步行速度快。没有办法,厂家只好增大轮盘牙数做一点弥补,实际上无法解决问题。如何增大小轮径电动自行车人力骑行速度,有人也提出过改进的方法,如中国专利小轮径电动自行车两级链轮增速机构(ZL02243484.3),该专利使用两级链轮增速机构,在脚踏中轴系统(101)和安装飞轮的电动轮毂系统(105)之间,增设铰链轴系统(103),传动比有所提高。另一中国专利小轮径电动自行车人力驱动装置(01272443.2),与上述专利大同小异,也是将飞轮旋在轮毂电机上组成后轮组件(502),只不过他的两级轮复杂一些而已。这些方案虽然能够起到作用,但效果有限,由于电机轴承的限制,轮毂电机上不能挂接12牙以下的小飞轮,最少16牙,传动比一般不大于4,速度仍然太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在后驱动小轮径电动自行车速度太慢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驱式小轮径电动自行车,该前驱式结构可使小轮径电动自行车速度大大增加,不但骑行速度超过大轮径电动自行车,而且可与大轮径自行车速度相当。
为了实现上述理想目标,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前驱式小轮径电动自行车设有一个车架主梁和电动、人力两套驱动系统,其中电动驱动系统结构在前轮上,人力驱动系统结构在中轴、中间轴和后轮的飞轮上,蓄电池安装在三角支撑梁的电池插口内,蓄电池还可以同时安装在前面的主栋梁上,当后轮安装连体小飞轮时,可不设中间加速器。所述车架主梁是一根弯折梁,其前端焊接有三通,车把和前叉安装在三通上,前轮安装在前叉上;车架主梁从三通开始向下倾斜为主栋梁,到最下端横向折曲,在横向折曲端有呈水平设置的脚踏;脚踏的后面主梁上焊接有五通,车架主梁自五通分为斜向上方伸出的座梁和向后伸出的后叉梁,座梁与后叉梁之间焊接有三角支撑梁,后轮安装在后叉梁上,蓄电池插放在三角支撑梁内。主栋梁有充分的空间可以安装蓄电池,特别是体积轻小而容量大的锂电池,同时安装在主栋梁上作备用电池。所述前轮的中央是轮毂电机,电机轴即是前轮车轴,电缆线从电机轴内伸出,构成前驱式电动驱动系统。所述中轴穿接在五通上,轮盘曲柄安装在中轴上,飞轮安装在后轮上,中间加速器安装在后叉梁上,位于中轴和飞轮之间;所述中间加速器是具有两个牙轮的轮轴,其中较小的牙轮使用前链条与轮盘链接,较大的牙轮使用后链条与飞轮链接,从而结构成人工驱动系统。所述连体小飞轮是指与后轮连为一体的少齿数飞轮,连体小飞轮最小可到7牙。所述后轮安装连体小飞轮时,可不设中间加速器,使用链条将飞轮与轮盘直接链接。所述三角支撑梁可不设电池插口,缩短后叉梁的长度,将蓄电池安装在前面主栋梁上。所述前轮即电动驱动轮,后轮即人力驱动轮,所述小轮径车轮是专指前轮电动驱动轮,该电动驱动轮的轮径是12in及12in以下。所述前轮及后轮在同一辆车上可以尺寸相同,也可以尺寸不相同,常用的规格有前轮12in,后轮12in;前轮12in,后轮14in;前轮12in,后轮16in;前轮10in,后轮10in;前轮10in,后轮12in;前轮10in,后轮14in;前轮8in,后轮8in;前轮8in,后轮10in,前轮8in,后轮12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幼仪,未经赵幼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72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