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流式结晶除磷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9473.1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6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光;谢学辉;王兆慧;柳建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8;C02F1/38;C02F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张文军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流式 结晶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除磷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流式结晶除磷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含磷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养殖)污水排入水体。以2008年为例,当年我国废水排放量为572.0亿吨,按废水平均含磷浓度10mg/L计,全国含磷废水排放量为57.20万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出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2008年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指出我国湖泊富营养问题突出,在监测的26个湖(库)中富营养化湖(库)占到46%。另一方面,磷是贡献于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其储量却十分有限,世界上探明的磷储藏量仅够人类使用100年左右。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因此,废水除磷及其资源化技术已成为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废水除磷技术主要有化学沉淀法、生物除磷法、化学结晶法。化学沉淀法存在沉淀速度慢、固液分离差、污泥含水率高、难以回用等缺点;生物除磷技术存在对废水成分要求高(C∶N∶P=100∶5∶1才能满足功能微生物的需求),运行稳定性和灵活性较差,剩余污泥处理难和利用价值低等不足;化学结晶除磷技术是一类废水资源化除磷技术,它通过形成难溶的磷酸铵镁(MAP)晶体或磷酸钙盐晶体(HAP)来达到除磷与回收磷的目的。
反应器是化学结晶除磷工艺的关键。国外曾涌现了一批除磷反应器,如DHV结晶反应器(DHV Crystalactor TM Pelletiser)、CSIR流化床结晶柱(CSIR Fluiclised bed Crystallsation Column)和Kurita固定床结晶柱(Kurita Fixed Bed Crystallisation Column)等,国内除磷反应器则较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流式结晶除磷反应器,实现颗粒结晶磷盐的快速分离。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流式结晶除磷反应器,由下至上包括底流区,水力旋流区和溢流区,所述的底流区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面连有下柱体;所述的下柱体上设有回收管和两个回流管;所述的水力旋流区包括倒喇叭口、锥体和中柱体;所述的倒喇叭口伸入底流区,其上端与锥体下端相连;所述的锥体伸入底流区,其上端与中柱体下端相连;所述的中柱体上端连有盖板;所述的盖板中间连有溢流管;所述的溢流管下端伸入水力旋流区,上端伸入溢流区;所述的中柱体上面设有分别对称的两个进水口和两个加药口;所述的溢流区包括与盖板相连的上柱体;所述的上柱体中部设有填料层;所述的填料层上方设有排水堰;所述的上柱体上面设有清渣管和排水管;所述的清渣管的水平位置低于溢流管的溢流口的水平位置;所述的排水管与排水堰相连;所述的回收管的水平位置低于倒喇叭口的底流口的水平位置;所述的回流管的水平位置高于倒喇叭口的底流口的水平位置。
所述的底流区,水力旋流区和溢流区的体积比为1∶(2~3)∶(0.8~1)。
所述的回流管与进水口相连。
所述的倒喇叭口的锥角为90°。
所述的锥体的锥角β为20~30°,锥底直径为7cm。
所述的溢流管下端伸入水力旋流区的长度为中柱体长度的0.2~0.5倍,上端伸入溢流区的长度为6~9cm。
填料层的有效体积占溢流区的0.5倍。
所述的回收管距离底板为5~13cm;所述的回流管距离下柱体顶端为15~20cm。
所述的清渣管距离盖板为4~6cm;所述的排水管距离填料层为8~11cm。
所述的进水口和两个加药口的截面为矩形25mm×5m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充分结合了水力旋流器快速分离的特点,与传统反应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水力旋流区中,颗粒结晶磷盐通过外旋流经由底流口(20)进入底流区I,絮体结晶磷盐通过内旋流经由溢流口(19)进入溢流区III,可实现颗粒结晶磷盐的快速分离;
2)颗粒结晶磷盐底流通过倒喇叭口(2)时,速度急剧下降,有效确保了颗粒结晶磷盐在底流区的沉淀效果;
3)絮体结晶磷盐经由溢流口通过填料层(13)时,被吸附凝聚成颗粒结晶磷盐,进一步确保了反应器除磷效果;
4)两个进水口(8)和两个加药口(16)分别对称布置,进水与加药逆向操作,有助于强化传质,增强反应速率;
5)回流管(4)可与进水管(8)连接,实现回流功能,并可调节底流和溢流比例,确保出水达标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94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主排水泵填料箱滴水导流器
- 下一篇:低温节能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