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手术后用于伤口内积血引流的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9500.5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6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干耀恺;梁栋科;戴尅戎;朱振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2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倪继祖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手术 用于 伤口 内积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手术后用于伤口内积血引流的引流管大手术后用于伤口内积血引流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大手术后,会出现出血、渗液较多的情况,如大关节置换术等,伤口流血引流采用单腔管作为引流管,一般需要引流48小时,而当引流时间达到12~24小时后,由于部分凝固血液堆积,会造成引流管堵塞,无法继续对伤口流血进行引流,更换新的引流管困难,易污染,需要重新拆开伤口处包扎,将已堵塞的引流管拔出,插入新的引流管,再重新进行包扎,操作十分范围,同时也有感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大手术后用于伤口内积血引流的引流管,该引流管由于采用了双腔设计,在术后引流过程中无须更换新的引流管。特别是在需要将引流管放置较长时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形成贯序的引流,而不受制与引流管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手术后用于伤口内积血引流的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为双腔单管结构。
上述的大手术后用于伤口内积血引流的引流管,其中,所述引流管本体为两个对称的半圆形内腔管组成的圆形管。
上述的大手术后用于伤口内积血引流的引流管,其中,所述引流管本体前段的外壁上均匀地设有若干个引流孔。
上述的大手术后用于伤口内积血引流的引流管,其中,所述引流管本体也可为双腔双管并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新颖,由于引流管采用了双腔设计,一腔管堵塞后,可以通过另一腔管继续吸引,避免了术后引流过程中引流管的更换,消除了感染的风险;同时,引流管前段引流孔设计能保证引流通畅,避免管口堵塞,使引流干净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3是图1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大手术后用于伤口内积血引流的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引流管本体1为双腔单管结构,引流管本体1为两个对称的半圆形内腔管11、12组成的圆形管,引流管本体1前段的外壁上均匀地设有若干个引流孔13,本实施例中,引流管本体1前段的外壁上左右对称地各设有两排引流孔13。
工作原理:请参阅图4,引流前,本实用新型引流管本体1。一端接于负压电机2的输出端,另一端(设有引流孔13端)插入需引流的伤口处,内腔管11、12分别由两个开关控制,可以同时开启进行负吸,也可以先后开启进行贯序负吸,清除体内积液、积血。内腔管12末端与负压电机2输出端的连接处还可设有一三通器,该三通器还与一密闭水囊相连,内存有5-7ml无菌生理盐水。
当需要进行贯序负吸时,先由内腔管11进行术后第24h的负吸,自第24-48h,由于内腔管11已被血凝块堵塞,可以打开内腔管12,先行挤压内腔管12的外置密闭球囊,通过无菌生理盐水将内腔管12引流口部的血凝块冲去,再接通B管的负吸,可以将第24-48h内的积血或积液引流完全。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本体1也可采用双腔双管并排结构。
对于需要更长时间的伤口引流,也可采用三腔或者四腔管的设计。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95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红外干蒸淋浴房
- 下一篇:易于造型的服装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