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静脉输液包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79878.5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8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贾秀玲;杨俊;孙晓红;王淑娟;张智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静脉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范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便携式静脉输液包。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目前一般是由医护人员现用现准备,而一些特殊病人需要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对于一些常规用品如棉棒,止血带及无菌治疗巾等只能整包携带,而实际使用时,又用不上那么多,因而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另一方面,这种应用频率非常高的医疗操作,每一次都需要现用现准备,不仅工作效率低,易出差错,而且这种不规范的习惯操作,不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治疗盘及盘内的器械等不严格消毒和多次应用,还会给病人造成交叉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静脉输液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且携带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静脉输液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便携式静脉输液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装袋及置于其中的静脉包及配液包,所述静脉包及配液包分别包括医用外包装袋及内包装盒,内包装盒内具有3-6个凹槽,该凹槽内盛有医用用品。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静脉包内的包装盒内的凹槽包括胶布槽、消毒棉棒槽、无菌干棉棒槽,止血带槽及回收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配液包内的包装盒的凹槽包括治疗巾槽、消毒棉棒槽、砂轮槽、锐器槽及输液器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配液包与静脉包上下粘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常规静脉输液所需几种用品分别准备在两个袋子中,并用一个外包装袋密封,一方面,方便携带,另一方面,每种用品严格消毒备用,每次静脉输液,一人次使用一袋,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避免差错,符合医疗操作规范,杜绝病人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静脉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配液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静脉包内包装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配液包内包装盒结构示意图;
各图中:1、静脉包医用外包装袋;2、配液包医用外包装袋;3、静脉包内包装盒;31、胶布槽;32、消毒棉棒槽;33、无菌干棉棒槽;34、止血带槽;35、回收槽;4、配液包内包装盒;41、治疗巾槽;42、消毒棉棒槽;43、砂轮槽;44、输液器槽;45、锐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静脉输液包包括外包装袋5及置于其中的静脉包及配液包。
参考图4,静脉包包括医用外包装袋1及内包装盒3,内包装盒3通过隔断分割成5个凹槽,分别为:胶布槽31、消毒棉棒槽32、无菌干棉棒槽33、止血带槽34、回收槽35,其中,胶布槽31用来盛放胶布,消毒棉棒槽32一般放置两根消毒棉棒;同样,无菌干棉棒槽33也放置两根无菌干棉棒,止血带槽34用来盛放止血带,回收槽35用来盛放用过的垃圾等物品。
参考图5,配液包包括医用外包装袋2及内包装盒4,内包装盒4同样通过隔断分割成5个凹槽,分别为:治疗巾槽41、消毒棉棒槽42、砂轮槽43、输液器槽44、锐器槽45,其中,治疗巾槽41用来盛放治疗巾,配液用过的垃圾中除了针头,其他可包在无菌治疗巾内并置于其槽中、消毒棉棒槽42用来盛放消毒棉棒、砂轮槽43用来盛放砂轮、输液器槽44可以用来盛放一次性注射器、锐器槽45可盛放使用过的针头,以免用后乱扔,伤害他人。
这样,静脉输液用品准备完成后,逐一分带封装,经过消毒后封装在医用包装袋中,再次消毒备用。
为了,节省空间及方便包装,配液包与静脉包可以上下粘接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798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液器用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智能心脏复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