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区域熔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0103.X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4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重权;陈晓鸣;段琼芬;石雷;陈智勇;王有琼;马李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31/02 | 分类号: | C07C31/02;C07C29/7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熔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纯二十八烷醇的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区域熔炼装置及用该装置提纯二十八烷醇的方法,属于分离提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俗称蒙旦醇(Montanylalcohol),其结构式为CH3(CH2)26CH2OH,是世界公认的抗疲劳物质,可用于治疗血钙过多的骨质疏松症,还可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高脂蛋白血型,并能刺激动物及人类的性行为。二十八烷醇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或转化而来的二十八烷醇含量通常在19%以下,提高其纯度可以提高其药理作用。
区域熔炼法是美国化学家W.G.Pfann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发明的一种分离方法。该方法利用杂质在固相和液相两界面处的溶解度差异,可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使杂质析出或改变其分布,通过狭窄熔区的移动使杂质富集,即:当杂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固相中的溶解度时,杂质就随着狭窄熔区的移动而富集在熔区移动的末端;反之,当杂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小于其在固相中的溶解度时,杂质就富集在熔区移动的起始端,最终达到分离杂质、提纯所需物质的目的。目前区域熔炼法主重应用在制备高纯度的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上。用区域熔炼法制备的金、银、汞、铂、铝等金属的纯度可达99.999999%。但由于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熔点通常很高,在熔点温度下易于发生氧化,因而现有的区域熔炼装置往往包括高频电加热、高真空、保护性气体供气、驱动等多种装置或结构,因此存在结构复杂,造价昂贵,操作难度大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区域熔炼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区域熔炼装置,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区域熔炼管及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支架由上座、下座以及上、下座之间的支撑导杆及螺杆构成,区域熔炼管设于上、下座之间,加热器通过自身的管孔及导向孔置于区域熔炼管及支撑导杆上,同时加热器通过自身的螺孔与螺杆相配接,以便在螺杆的带动下使加热器沿螺杆上、下移动,从而在加热器的上、下移动过程中,对区域熔炼管内的物料进行区域加热熔炼,从而将固、液中溶解度不同的杂质集中移至区域熔炼管的上端或下端,使区域熔炼管中的物料得到提纯。
所述支架上座间隔设置通孔,支架下座设有与上座通孔相对应的凹槽,区域熔炼管上端穿过支架上座的通孔,下端置于下座的凹槽中,使区域熔炼管固定在上、下座之间。
所述支架上的螺杆位于上、下座之间的中心位置,螺杆的一端与动力驱动机相连,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固定,以在动力驱动机带动下使螺杆转动。
所述支架上、下座之间的支撑导杆至少设置两根,分别位于上、下座之间的边缘,每一根支撑导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座上,从而形成固定区域熔炼管的支架,并使加热器在支架内上、下移动。
所述加热器为一扁平状,其中部设有与螺杆相配接的螺孔,边缘设有与支撑导杆相配接的导向孔,中部与边缘之间设有与区域熔炼管相配接的管孔,管孔外围设有电加热元件,电加热元件通过导线与电控装置相连,以便电加热元件通电发热后,对管孔内区域熔炼管中的物料进行加热熔化。
所述加热器为一带空腔的扁平体,该扁平体的中部设有与螺杆相配接的内孔带螺纹的轴套,边缘设有与支撑导杆相配接的带导向孔的导套,中部与边缘之间设有与区域熔炼管相配接的带管孔的管套,且扁平体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进、出口,进、出口分别与管道相连,以通过管道、进口将高温介质送入空腔中,对区域熔炼管中的物料进行加热熔化后,降温介质再经出口、管道流出。
所述加热器至少设置一个,以对区域熔炼管中的物料进行加热熔化。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在常规工作场合中,仅在85-90℃的温度条件,即可方便地通过区域熔炼方式进行二十八烷醇的提纯,所用区域熔炼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加热方便,而且可根据被提纯物的特性,方便地调整加热温度以及加热器的运行速率和往复次数,最终获得高品质提纯物,既经济又实用,且节能、降耗,不产生任何污染,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加热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01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蒸镀源和蒸镀设备
- 下一篇:微污染有机污水深度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