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可变形体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0264.9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9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宪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3/02;F21V17/10;G09F13/22;G08G1/09;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中国台湾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形体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车用可变形体发光装置,尤指一种在车辆发生故障时可作为故障警示标志使用,在车辆壅塞时可作为交通指挥棒使用,同时亦可作为手电筒使用之多功能发光装置者。
背景技术
按,一般习用之车辆故障标志,系包含一滚动条,其具有一长条开口;一标示幕,连接至该滚动条,并可透过该长条开口,内收至该滚动条内,其中该标示幕之一基底系由一反光材质所制成,而其上之一图案标志则以印制、一与基底不同色泽等级之反光材质或一储光/自发光材质所制成;以及一支撑组件,连接该滚动条,用以于该标示幕展开时,固定该标示幕,并展示该图案标志。
然而,该习用车辆故障标志虽可便于收合及携带,但是其无法发光,当车辆于昏暗的地方发生故障时,该习用车辆故障标志无法以光线发出故障警示,导致其它车辆不易察觉到该故障车辆,而容易发生碰撞之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可变形体发光装置,系在车辆发生故障时可作为故障警示标志使用,在车辆壅塞时可作为交通指挥棒使用,同时亦可作为手电筒使用。
可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车用可变形体发光装置,包括有:一握把;一透光罩体,系由一底部罩体及二侧罩体所组成,该二侧罩体系以可相对转动方式分别枢设于该底部罩体之二侧,使该二侧罩体能与该底部罩体相互并合成为一体,亦能展开该二侧罩体,并以一连接组件连接该二侧罩体之顶端,将该底部罩体及二侧罩体组立成三角状;数个分别安装于该底部罩体及二侧罩体内之发光组件;一可被容置于该握把内之电源供应模块;以及一分别与该电源供应模块及该等发光组件形成电气连接之控制按键,供可控制地启动该等发光组件发光者。
所述该等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
所述电源供应模块包括有至少一个被容置于该握把内之充电式电池,并能使用一外接式电源缆线与一外界电源形成电气连接,藉以对该充电式电池进行充电者。
所述电源供应模块包括有一电源不足指示灯,其能在该充电式电池电量不足时,发出一灯光信号者。
所述外接式电源缆线更设有一充电指示灯,藉以在进行充电过程中,发出一灯光信号者。
所述透光罩体于位于该握把之另一端,更能连接一聚光罩,藉以聚集该等发光组件发出之光线成一光束射出者。
所述底部罩体与二侧罩体间系分别以一销轴相互枢接,当该二侧罩体与该底部罩体相互并合时,该等销轴更可分别插入二侧罩体上之二个同轴销孔内,藉以固定该二侧罩体者。
所述二侧罩体之相对侧面间设有至少一个接合组件,当该二侧罩体相互并合时,藉由该接合组件接合固定该二侧罩体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可变形体发光装置之立体分解视图;
图2为该车用可变形体发光装置被组立成手电筒使用之立体视图;
图3为该车用可变形体发光装置被组立成交通指挥棒使用之动作示意图;
图4为该车用可变形体发光装置由被组立成手电筒状态逐渐展开之动作示意图;
图5为该车用可变形体发光装置被组立成故障警示标志使用之立体视图;以及
图6为该车用可变形体发光装置被组立成故障警示标志并放置于车内使用之平面视图。
10握把 11盖子
12外螺纹 13内螺纹
14导电用电池座 20透光罩体
21底部罩体 22二侧罩体
23连接组件 24前端部
25销轴 26有孔突耳
27同轴销孔 27、28同轴销孔
29接合组件 30发光组件
40电源供应模块 41充电式电池
42外接式电源缆线 43车充式插头
44 USB插头 45电源不足指示灯
46充电指示灯 47控制按键
50聚光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之车用可变形体发光装置,主要包括有一握把10、一透光罩体20、数个发光组件30及一电源供应模块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宪,未经王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02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