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简支箱梁支座灌浆模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0492.6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1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付国才;方字荐;徐俊;吕利富;方正;白伟;鲍俊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33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简支箱梁 支座 灌浆 模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简支箱梁支座灌浆模板结构,更具体地说尤其是应用在900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支座灌浆中的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在对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支座进行灌浆的施工过程中,通常是在支撑垫石与模板之间加一层橡胶条使其密封,对于模板与支座下钢板的相对位置作大致的调整,模板与支座下钢板的四周水平距离为50mm,此种形式存在的问题是:
1、灌浆层对支座下钢板形成了包裹;使支座底板的压浆效果无法检查和确认,一旦存在有压浆不实、空洞,则会造成变形、冒浆等无法整治的病害。
2、灌浆层的顶面没有设置防水坡,不能够更好地排水;造成钢支座易锈蚀,影响后期梁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平稳。
3、砂浆调平层的外露面的宽度不一致;导致梁部的受力和变形不能传至墩台及下部结构且外形不美观。
4、模板的安装需要人为控制和调整,过程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混凝土简支箱梁支座灌浆模板结构,以简化模板的安装过程,提高灌浆质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简支箱梁支座灌浆模板的结构特点是设置位于支座和支撑垫石之间的灌浆模板是由模板顶面和外围侧板构成,所述模板顶面的顶面内沿口与支座下钢板的底边外沿口相承接,模板顶面的顶面外沿口与外围侧板相连接;在所述模板顶面的顶面内沿口上设置挂板,所述挂板用于将灌浆模板悬挂在支座下钢板的上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简支箱梁支座灌浆模板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模板顶面设置为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的倾斜方向是:模板顶面(1)的顶面内沿口高于顶面外沿口。
在所述模板顶面的内沿口上设置包围在支座下钢板的外围的顶部侧板,所述挂板固定设置在顶部侧板上。
在所述模板顶面上间隔设置通气孔。
在所述模板顶面上设置一灌浆孔。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灌浆层不包裹支座下钢板,排水效果好,灌浆过程中不跑浆,保证了灌浆的密实度,节少灌浆料;
2、本实用新型砂浆调平层的外露面宽度一致、外形美观;
3、本实用新型中模板顶面的斜坡面可以形成倾斜的防水坡,利用排水;
4、本实用新型以挂板挂接的形式使模板拆装过程简便,易于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况示意图;
图中标号:1模板顶面;2外围侧板;3支座下钢板;4挂板;5顶部侧板;6通气孔;7灌浆孔;8支座;9支撑垫石,10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混凝土简支箱梁支座灌浆模板的结构形是:设置位于支座8和支撑垫石9之间的灌浆模板是由模板顶面1和外围侧板2构成,模板顶面1的顶面内沿口与支座下钢板3的底边外沿口相承接,模板顶面1的顶面外沿口与外围侧板2相连接;在模板顶面1的顶面内沿口上设置包围在支座下钢板3的外围的顶部侧板5,挂板4固定设置在顶部侧板5上,挂板4用于将灌浆模板悬挂在支座下钢板3的上平面上,并以螺栓固定,为了使顶部侧板5能包围在支座下钢板3的侧部,根据需要可以在顶部侧板5适当位置上设置槽口10(图2所示),以避开干扰。
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设置也包括:模板顶面1设置成高差为10mm的斜坡面(图4所示),斜坡面的倾斜方向是模板顶面1的顶面内沿口高于顶面外沿口,模板顶面的斜坡面形成倾斜的防水坡,利用排水;在模板顶面1上间隔设置通气孔6(图1所示),以利于灌浆过程中的排气,还可以检测压浆的密实度;在模板顶面1上设置灌浆孔7(图1和图3所示),外围侧板2采用角铁(图1和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04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