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0578.9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0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林隐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隐昭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5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饲料 喂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喂饲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人工饲料喂养青蛙的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
背景技术
蛙类由于具有独特的眼球结构,对背景不起反应,而是集中注意相对于背景运动、具有特定形态特征的物体,一旦一只昆虫或者天敌的“影子”从眼前掠过,它立即就会做出反应,扑向食物或者逃进水中。正是蛙眼的这种特性,使得蛙类、特别是青蛙只吃活体、运动的昆虫,而对静止或死掉的昆虫竟然是毫无反应,无怪乎有些动物学家开玩笑地说:青蛙是喜欢吃苍蝇的,可是,青蛙要是坐在死苍蝇堆里也会饿死的。因此,现有人工喂养青蛙的方法是在蛙池内安装吸引昆虫的灯光或往蛙池投放活体昆虫,而基本上用人工饲料成功喂养的事例则未见报道,即使偶遇成功,接下来也会面临规模难以扩大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能够用人工饲料喂养青蛙、可以进行工业规模化生产的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包括动力装置,其动力转换装置分别连接着动力装置和饵料床。所述动力转换装置的作用是将动力传递给饵料床,并使饵料床产生运动,所述的饵料床是盛装的人工饲料容器。
所述的一种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其动力装置为电动机或液压泵、液压马达、气压泵、气压马达,相应地动力转换装置为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液压缸、气压缸。
所述的一种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其连杆机构主要由相互铰接的主动杆和从动杆构成,主动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动力装置的转子上,从动杆的另一端连接在饵料床上。所述连杆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作用是使饵料床产生晃动。
所述的一种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其连杆机构主要由相互铰接的主动杆和从动杆构成,主动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动力装置的转子上,从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滑块上,所述的滑块安装在固定滑槽座内,滑块的一端与饵料床相互连接着。所述连杆机构是曲柄滑块机构,作用是使饵料床产生直线往复式运动。
所述的一种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其滑块通过连接杆与饵料床相互连接着。
所述的一种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其凸轮机构主要由连接在动力装置的转子上的凸轮和与凸轮外表面活动连接的顶杆构成,所述顶杆的另一端与饵料床相互连接着,在顶杆上套接着固定支座。所述凸轮机构的作用是使饵料床3产生直线往复式运动。
所述的一种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其在固定支座与饵料床之间相互连接有弹簧或在固定支座外的顶杆上套接有直径大于固定支座内孔径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作用是方便饵料床产生直线往复式运动。
所述的一种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其连杆机构主要是主动杆的一端连接在动力装置的转子上,主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滑块上,所述的滑块安装在T型滑槽的竖向滑槽内,所述的T型滑槽由竖向滑槽和横向导杆连接而成,在横向导杆上套接着固定支座,在横向导杆的另一端连接着饵料床。所述连杆机构是曲柄滑块机构,作用是使饵料床产生直线往复式运动。
所述的任何一种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其饵料床的内部为一凹坑,凹坑底部为一平面。所述饵料床的凹坑的作用是盛装人工饲料和防止人工饲料滑落出饵料床,所述的凹坑底部为一平面是为了方便人工饲料在饵料床上产生相对运动。
所述的任何一种蛙类的人工饲料喂食机,其凹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或四方形,凹坑的深度为2~40mm。
由于本实用新型动力转换装置将动力传递给饵料床、并使饵料床产生运动,盛装在饵料床上的颗粒人工饲料就会产生相对于饵料床的运动,而在饵料床上青蛙相对于饵料床是静止的,这一动一静就使蛙眼产生错觉,误以为颗粒人工饲料是运动中的活体昆虫,从而促使青蛙主动进食颗粒人工饲料,这样就解决了青蛙的人工饲料喂养问题,也为青蛙的大规模工业化喂养铺平了道路。在实际喂养中,进食人工饲料的青蛙的成体或成熟时间是自然环境中的三分之一;同期生产的幼蛙中,进食人工饲料的幼蛙的个体明显比其他饲养方法的幼蛙要大,幼蛙的个体相差为30%~5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剖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剖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局部剖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局部剖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局部剖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局部剖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隐昭,未经林隐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05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型卡专用起子
- 下一篇:一种带有能量回馈功能的游梁式抽油机节能净化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