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晴雨伞的自锁式下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0950.6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0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黄致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致诚 |
主分类号: | A45B25/08 | 分类号: | A45B2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万商天勤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9 | 代理人: | 王志明;潘笑玲 |
地址: |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晴雨伞 锁式下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开收伞时将下巢固定于或脱离中棒的卡锁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晴雨伞,为了开伞时将下巢定位,通常都要在中棒上打孔位,在下巢中装有弹片,并设置一按钮开关来按压弹片,当向上推下巢至该弹片与中棒上的孔位对应时,弹片卡入孔位内将下巢定位在开伞状态,收伞时通过按压按钮开关可使弹片脱离中棒孔位就能将下巢向下收。这种传统的下巢结构存在如下缺点:开或收伞时按钮必须对着使用者的方向,且伞柄的伞头带必须位于使用者的左方或后方,使用者才能较好地握伞,但伞柄一般是螺纹旋配在伞中棒上的,这样的螺纹连接很难控制和保持伞柄与伞头带的相对方向,这样也会造成使用不便。此外,由于按钮与下巢体之间有缝隙,有时会因为误操作而发生夹手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对位、不会夹手、只需向上或向下推拉下巢即可实现开伞和收伞的用于晴雨伞的自锁式下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设计一种用于晴雨伞的自锁式下巢结构,包括:滑动套接在伞中棒上且上部与伞骨枢接的巢体以及设置在该巢体上的卡扣件;还包括滑动套接在所述巢体下部的外套筒以及作用于所述卡扣件的弹性件。
所述巢体内侧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卡扣件滑动安装在该滑槽内,且该卡扣件内部设有朝巢体中心轴方向延伸的凸起,所述卡扣件的外部设有从上而下逐渐向外伸展的第一斜面,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弹性件向外作用于所述卡扣件使其内部凸起保持外移趋势。
向上推所述外套筒,该外套筒带动巢体上滑,在到达所述卡扣件的内部凸起与伞中棒上开设的下巢定位孔位置对应处,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卡扣件使其内部凸起内移扣入所述下巢定位孔内,所述巢体被定位;向下拉所述外套筒,该外套筒内壁的第二斜面向下压所述卡扣件外部的第一斜面迫使该卡扣件向内滑动,该卡扣件内部的凸起被推出所述下巢定位孔,所述巢体脱离限制而下滑。
所述卡扣件呈环状。
所述卡扣件的外部向下延伸有盖片,所述弹性件被夹置于该盖片和所述巢体的侧壁之间。
所述巢体的侧壁在与所述盖片对应处设有内凹位,该内凹位上沿径向设有凸柱,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并套在该凸柱上。
所述盖片在与所述凸柱对应处开设有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用于晴雨伞的自锁式下巢结构具有如下优点:只需上下推拉外套筒即可锁定或释放巢体,操作非常方便,结构也非常简单,且不易损坏,不会因误操作而发生夹手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晴雨伞的自锁式下巢结构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晴雨伞的自锁式下巢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弹性件5安装在另一个装置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晴雨伞的自锁式下巢结构在收伞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晴雨伞的自锁式下巢结构在开伞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晴雨伞的自锁式下巢结构包括:巢体1、设置在该巢体1上的卡扣件2、外套筒3以及弹性件5。
如图4或图5,所述巢体1滑动套接在伞中棒9上,其上部为直径较大的枢接部15用于与各伞骨枢接。如图1所示,该巢体1前部设有供安装卡扣件2的开口16,巢体1内侧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滑槽11。
如图1,所述卡扣件2呈环状并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11内,该卡扣件2内部设有朝巢体1中心轴方向延伸的凸起21,所述卡扣件2的外部设有从上而下逐渐向外伸展的第一斜面22。
如图2所示,所述外套筒3套接在所述巢体1的下部,并将所述卡扣件2套接在内,该外套筒3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扣件2的第一斜面22配合的第二斜面31。在沿卡扣件2滑动的前后方向,该外套筒3的径向尺寸小于巢体1枢接部15的外径,也小于所述环状卡扣件2的径向尺寸,因此,该外套筒3可沿上下方向滑动一定的距离但又不能脱离所述巢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致诚,未经黄致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09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氨基酸功能化的纤维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 下一篇:疤痕修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