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瓦斯防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1377.0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7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李彪;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山精工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5/02 | 分类号: | E21F5/02;E21F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5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瓦斯 防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抽放井下瓦斯的防爆炸安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瓦斯防爆器。
背景技术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干式抽放瓦斯泵吸气侧管路系统中,必须装设有防回火、防回气和防爆作用的安全装置;并定期检查,保持性能良好”。
现有的“恒定水位水封式防爆器”存在设计缺陷:一是发生爆炸时,罐体顶部卸压口上的密封压盖瞬间被罐体内的气流冲开,压盖可能会挣脱固定装置飞出伤人或造成安全事故;二是防爆螺栓组件均为普通碳结钢材质,时间长了极易锈蚀为一体,导致卸压时密封压盖不能及时打开,失去了卸压防爆的意义;三是进、排气管设置不合理,不利于瓦斯气体的抽吸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改进优化设备内部结构,增加安全附件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消除安全隐患,工作稳定可靠的煤矿瓦斯防爆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即一种煤矿瓦斯防爆器,包括圆形的罐体,本技术要点在于在罐体两侧分别设有瓦斯进气管和瓦斯排气管,瓦斯进气管呈直角结构,瓦斯进气管位于罐体内的一端朝向下方,其端部与罐体底部之间留有间隙,罐体下方的一侧设置泄水口,瓦斯排气管的出气口位于瓦斯进气管的相反方向,罐体顶部设有卸压口、卸压口密封压盖和缓冲弹簧装置。
所述的卸压口与卸压口密封压盖之间通过防爆螺栓组件定位固定。
所述的缓冲弹簧装置由缓冲弹簧支架和缓冲弹簧组成,缓冲弹簧位于缓冲弹簧支架的一侧。
所述的防爆螺栓组件依次由耐腐蚀材料制作的螺栓、内衬套和固定套组合而成,这样可间接的提高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使用寿命。
罐体的一侧设置自动补水装置,该自动补水装置通过管道与罐体内部的底端联通,这样,可适时的保障罐体内水位的恒定。
本实用新型经过上述改进后,所述的煤矿瓦斯防爆器,罐体顶部设缓冲弹簧装置,避免了密封压盖飞出伤人,造成事故;防爆螺栓组件内衬套改为铝或不锈钢材质,解决了锈蚀问题;防爆螺栓组件内衬套与固定套之间的配合,根据卸压时的冲击力进行力学分析计算,确定采用过盈配合,其过盈量允差为0.01~0.02,既能保证配合的可靠性,又保证了卸压时压盖及时、快速打开,因此具有能够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消除安全隐患,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爆螺栓组件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密封压盖及定位装置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进气管;2、罐体;3、缓冲弹簧支架;4、缓冲弹簧;5、卸压口;6、密封压盖;7、防爆螺栓组件;8、排气管;9、自动补水装置;10、地脚;11、泄水口;12、螺栓;13、内衬套;14、固定套;15、密封压盖转轴;16、密封压盖定位支架;1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煤矿瓦斯防爆器,包括圆形的罐体2,本技术要点在于在罐体2两侧分别设有瓦斯进气管1和瓦斯排气管8,瓦斯进气管1呈直角结构,瓦斯进气管1位于罐体2内的一端朝向下方,其端部与罐体2底部之间留有间隙,以顺利的排放瓦斯气体,罐体2下方的一侧设置泄水口11,瓦斯排气管8的出气口位于瓦斯进气管1的相反方向,罐体2顶部设有卸压口、卸压口密封压盖和缓冲弹簧装置,地脚10用于对罐体2的安装固定。
进气管1和排气管8可分别采用国标法兰直角弯管和国标法兰直管,取代了原设计的进、排气口两个非标弯头,不仅保证了瓦斯气体排放顺畅,且节省材料,制造工艺简单,保证了通用性和互换性。
罐体2的顶部设置卸压口,卸压口5与卸压口密封压盖6之间通过防爆螺栓组件7定位固定。
所述缓冲弹簧装置由缓冲弹簧支架3和缓冲弹簧4组成,缓冲弹簧4位于缓冲弹簧支架3的一侧。
所述的防爆螺栓组件7依次由耐腐蚀材料制作的螺栓12内衬套13和固定套14组合而成,防爆螺栓组件7与卸压口密封压盖6用上、下两个螺母17紧固在一起,固定套14以焊接方式固定于卸压口5的外壁上,由于内衬套13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这样可间接的提高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山精工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博山精工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1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能性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变频空调频率共振消除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