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模板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1383.6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7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那仓孝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154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四模板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塑胶模具设计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胶制品在航空、航太、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产品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塑胶模具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质量的要求。电脑辅助工程技术已成为塑胶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及产品加工中这些薄弱环节的最有效的途经。
模具设计和制造与塑料加工有密切关系。塑料加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设计效果和模具制造质量,而塑料模具设计又以正确的塑料制品设计为基础。
塑料模具设计要考虑的结构要素有:
①分型面,即模具闭合时凹模与凸模相互配合的接触表面。它的位置和形式的选定,受制品形状及外观、壁厚、成型方法、后加工工艺、模具类型与结构、脱模方法及成型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②浇注系统,即由注塑机喷嘴至型腔之间的进料通道,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特别是浇口位置的选定应有利于熔融塑料在良好流动状态下充满型腔,附在制品上的固态流道和浇口冷料在开模时易于从模具内顶出并予以清除。
③塑料收缩率以及影响制品尺寸精度的各项因素,如模具制造和装配误差、模具磨损等。此外,设计压塑模和注塑模时,还应考虑成型机的工艺和结构参数的匹配。在塑料模具设计中已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模板模具,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节约工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提供了一种四模板模具,包括一上板和一面对所述上板的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设有一第一中板和一与所述第一中板层叠的第二中板,所述第一中板连接于所述上板,所述第二中板连接于所述下板,所述上板、所述第一中板、所述第二中板和所述下板叠合构成型腔。
上述四模板模具,优选的,所述上板上设有第一凸起和与所述第一凸起对称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通过沉头孔固接于所述上板。
上述四模板模具,优选的,所述第一中板上设有与所述上板的第一凸起匹配的第一穿孔以及与所述上板的第二凸起匹配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互相对称。
上述四模板模具,优选的,所述下板上设有第三凸起和与所述第三凸起对称的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所述第四凸起分别通过沉头孔固接于所述下板。
上述四模板模具,优选的,所述第二中板上设有与所述下板的第三凸起匹配的第三穿孔以及与所述下板的第四凸起匹配的第四穿孔,所述第三穿孔和所述第四穿孔互相对称。
本专利的技术效果在于: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节约工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上板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第一中板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第二中板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下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上板示意图。一种四模板模具,包括一上板和一面对上板的下板,上板和下板之间设有一第一中板和一与第一中板层叠的第二中板,第一中板连接于上板,第二中板连接于下板,上板、第一中板、第二中板和下板叠合构成型腔。上板上设有第一凸起和与第一凸起对称的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通过沉头孔固接于上板。
请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第一中板示意图。第一中板上设有与上板的第一凸起匹配的第一穿孔以及与上板的第二凸起匹配的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互相对称。
请参考图4,图4为本专利下板示意图。下板上设有第三凸起和与第三凸起对称的第四凸起,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分别通过沉头孔固接于下板。
请参考图3,图3为本专利第二中板示意图。第二中板上设有与下板的第三凸起匹配的第三穿孔以及与下板的第四凸起匹配的第四穿孔,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互相对称。
在塑料模塑过程中,型腔主要承受塑料熔体的压力。在塑料熔体的压力作用下,型腔将产生内应力及变形。如果型腔壁厚和底板厚度不够,当型腔中产生的内应力超过型腔材料的许用应力时,型腔即发生强度破坏。与此同时,刚度不足则发生过大的弹性变形,从而产生溢料和影响塑件尺寸及成型精度,也可能导致脱模困难等。因此,有必要建立型腔强度和刚度的科学的计算方法,尤其对重要的,塑件精度要求高的和大型塑件的型腔,不能单凭经验确定凹模侧壁和底板厚度,而应通过强度和刚度的计算来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13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自由度注塑机机械手臂
- 下一篇: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粉料仓集中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