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电缆管道封堵夹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3802.X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7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平;陈贤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西霸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13 | 分类号: | H02G15/013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1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电缆 管道 封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封堵夹,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电缆工程的管道封堵夹。
背景技术
电力施工过程中,无有效手段应用于管道封堵。电缆管道中的污水、泥沙、杂物会对电缆护套产生损伤,给电缆敷设、附件安装等工作带来环境影响因素;同时,电缆护套的破损,将对高压单芯电缆接地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根据高压电缆敷设作业要求,对敷设完成的电缆管孔均需采用一定方式进行管孔封堵。
目前电力电缆工程的管道大多采用水泥封堵和化学膨胀封堵。采用水泥黄沙混合物质,加入泡棉等填充物凝固后达到封堵效果。缺点是易开裂渗水,封堵周期短,需反复封堵。拆卸过程易造成电缆损伤。封堵没有呼吸性,不符合电缆运行后热胀冷缩的特性。采用化学反应物质,混合后反应膨胀对管道进行填充,从而达到封堵目的。缺点是大管径管道工程造价代价高,化学反应过程不稳定,膨胀残留物污染环境,拆卸过程麻烦,需专门工具(管锯)切割拆卸。如何改进高压电缆管道封堵技术工艺,提高电缆施工工作效率,成为电力工程的迫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封堵效果良好,安装拆卸方便,符合电缆运行的热胀冷缩的高压电缆管道封堵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高压电缆管道封堵夹,包括橡胶套,内夹板和外夹板,内夹板和外夹板通过螺杆和螺母夹紧橡胶套。橡胶套部件是由多种天然胶混合炼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三元乙丙胶耐化学稳定性好,耐臭氧、耐老化性能优异,电绝缘性能突出,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压缩变形性,广泛用做电线电缆的包皮材料。夹板采用的304不锈钢材料(0Cr18Ni9),不具磁性,具有美观的表面及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应用在地下管道复杂的介质中,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内夹板和外夹板夹紧橡胶套,橡胶套由内向外膨胀,使管道和电缆的间隙得到填充,达到完全密封的效果。该封堵夹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灵活,不损伤电缆,可长期使用于管道中不老化、不生锈,有效防止泥沙、污水、杂物流入。
作为优选,螺杆和内夹板固定连接。便于安装,内夹板需要置放在管道口的内侧,若是活动连接,人们无法便捷的操作安装。
作为优选,橡胶套为圆环状,橡胶套被斜切口切断。内部圆孔用于通过电缆。斜切口的设计,利用橡胶材质的柔软性,利用斜切口便于将橡胶套安装在电缆的外部。
作为优选,内夹板和外夹板分别包括两个半圆环。两个半圆环拼接为一个近似圆环,便于安装,也可以更大限度的控制橡胶的收缩空间。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高压电缆管道封堵夹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灵活,不损伤电缆,可长期使用于管道中不老化、不生锈,有效防止泥沙、污水、杂物流入。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电缆管道封堵夹的主视图。
图2 为图1的仰视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夹板和外夹板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高压电缆管道封堵夹,包括橡胶套1,橡胶套1为圆环状,橡胶套1被斜切口7切断。内夹板2和外夹板3分别包括两个半圆环。每个半圆环的内夹板2上固定连接有三个螺杆4。螺杆4的末端设有螺纹,内夹板2上的螺杆4通过橡胶套1和外夹板3通过螺母6夹紧。外夹板3和螺母6之间设有垫片5。
安装过程:
将可压缩的橡胶套1包绕于电缆上。
将内夹板2和外夹板3套入橡胶套1,放入垫片5,拧上螺母6。
校正电缆,使其处于管孔中心位置,把封堵夹推入管孔内部。
用套筒扳手将螺母6对称紧固,使橡胶套1膨胀,将管壁和电缆之间的空隙填充至完全密封。
产品拆卸的时候,将六颗螺母6拧出,从螺杆4上取下,让膨胀的橡胶套1释放压力后取出。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西霸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西霸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38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