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术后刀口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3943.1 | 申请日: | 201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5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美英;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美英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矫智兰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术后 刀口 护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术后刀口护理装置,属于医疗器具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处理患者术后的缝合伤口或者其它外伤伤口时多采用纱布包扎的方法,纱布包扎不仅会使伤者血液循环不流畅,而且极易造成感染,并且当换药时,如果有外力不慎碰撞到伤口,很容易造成二次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保证伤者血液循环流畅,不易造成感染,能够有效保护伤口的术后刀口护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术后刀口护理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形状相对称的第一支撑体1、第二支撑体2,第一支撑体1、第二支撑体2的上表面分别通过搭扣粘连有保护盖6,第一支撑体1、第二支撑体2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用于粘连皮肤的第一粘条7、第二粘条8,第一支撑体1、第二支撑体2相邻近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上搭接有敷带5。
本实用新型结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可以在伤口的外围支撑起一个空间,从而保证了伤口处的血液循环流畅,保护盖保护伤口的同时可以有效的将伤口与外界隔离,敷带进一步的保证了伤口处的清洁,粘条可以有效的将术后刀口护理装置固定于人体上,大大减少了患者伤口的感染率,设计非常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术后刀口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体,2、第二支撑体,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敷带,6、保护盖,7、第一粘条,8、第二粘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术后刀口护理装置,包括形状相对称的第一支撑体1、第二支撑体2,第一支撑体1、第二支撑体2的上表面分别通过搭扣粘连有保护盖6,第一支撑体1、第二支撑体2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用于粘连皮肤的第一粘条7、第二粘条8,第一支撑体1、第二支撑体2相邻近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上搭接有敷带5。
使用方法:使用时,通过第一粘条7、第二粘条8分别将第一支撑体1、第二支撑体2固定于伤口外围,然后将敷带5搭接于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上,通过搭扣将保护盖6搭接于第一支撑体1、第二支撑体2上,从而将伤口有效的保护起来。
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合理,能保证伤者血液循环流畅,不易造成感染,能够有效保护伤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美英,未经刘美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39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水分离罐
- 下一篇:一种可旋转式口腔正畸托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