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距离读卡门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8903.6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7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卞万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仪萍 |
地址: | 2002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距离 卡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放式安全管理系统,尤其是指远距离读卡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机关、工厂、开放式场所(展览馆、会议签到场所、开放式通道)、医院等单位,其某些安全登记要求不高,但又要求注意采取一定的出入管制和快速通过的场所,如大门、走廊等,以及一些高档场所,如宾馆的会议厅、重要的会议等,采取按指纹或通常的刷卡方式,会带来许多的不便,这些地方都是开放式门禁的重要应用场所。
更为重要的是,开放式的门禁管制同时可以实现对贵重物品的追踪管理,可以实现“何人?何时?携带有何物?出入控制口”的安全管理要求。在开放式安全管理中,成功的解决了完全依赖保安人员进行大门管理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管理的智能化、人性化、安全化、信息化程度。该系统还可以对保安人员的巡更进行有效的自动跟踪管理。
现有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
(1)如果仅依赖保安人员进行管理,则:
a)出入人员的识别完全依赖保安人员的记忆,对于上千人的大型单位,经常出现强制要求单位内部人员进行登记的尴尬现象;
b)新的保安人员上岗后,每次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熟悉本单位内部人员的面部特征,不但增加了保安人员的工作难度,且可靠性极低;
c)极易出现保安人员和不法分子内外勾结的现象,尤其对于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政府机关单位,此点显得尤为重要。
(2)如果用普通的安全系统进行管理,则:
每个通过检测通道的人员都需要主动地靠近阅读器来刷卡,这样势必大大影响通过的速度,因此这种方式不可能应用于开放式的通道系统中。
鉴于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远距离门禁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远距离读卡门禁系统,具有开放式多人快速通过,无须进行专门的读卡操作,系统同时记录每个出入者的个人信息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远距离读卡门禁系统,该系统包括预设有人员信息的电子标签(16)、装设电子标签的识别卡(17);设有射频感应天线(15)的RFID读取器(10)、与所述RFID读取器(10)连接的后台服务器(14)以及与该后台服务器(14)连接的通讯终端(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该系统进一步包括与RFID读取器(10)连接的报警装置(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该系统进一步包括与RFID读取器(10)连接的自动联动摄像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该系统进一步包括与RFID读取器(10)连接的用于判断人员进出的红外功能模块(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后台服务器(14)与通讯终端(13)采用RS422或RS485总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通讯终端为手机。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安全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标签远距离阅读器和感应天线,既具有传统门禁系统的全部功能特点(即在受管制的出入口,必须凭合法身份证件方能进入);又具有开放式多人快速通过,无须进行专门的读卡操作,系统同时记录每个出入者的个人信息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远距离读卡门禁系统,该系统包括预设有人员信息的电子标签16、装设电子标签的识别卡17;设有射频感应天线15的RFID读取器10、与所述RFID读取器10连接的后台服务器14以及与该后台服务器14连接的通讯终端13)。该系统进一步包括与RFID读取器10连接的报警装置12。该系统进一步包括与RFID读取器10连接的自动联动摄像机。
该系统进一步包括与RFID读取器10连接的用于判断人员进出的红外功能模块11。
所述后台服务器14与通讯终端13可以采用RS422或RS485总线连接。
所述通讯终端为手机等通讯设备。
本系统主要功能简介
(1)实时监控管理客户终端负责监控并管理整个系统运行;发卡电脑和发卡器将电子标签与人员的姓名、照片等信息一一对应起来,并将该对应关系实时写入系统数据库;此时,电子标签成为真正的人员卡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89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实训教学系统
- 下一篇:石油管线智能巡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