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拖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8920.X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1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林水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水山 |
主分类号: | A47L13/20 | 分类号: | A47L13/20;A47L13/24;A47L13/2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若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403***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把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擦拭平面的拖把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指一种让布盘可在擦拭过程中转动的拖把结构,以此提升清洁的效果。
背景技术
拖把是一种用于清理地板或玻璃等的清洁用品,其主要是于一握杆前端设有一由布料或吸水棉所构成的布盘,而为了避免因水分过多而影响清理效果,在拖地前通常需要将布盘内多余的水份脱出,而传统的做法主要是以双手旋转或挤压该布盘,但由于这种做法不仅易沾污使用者双手、且费力,又不易有效的将布盘的水份沥出,而造成使用的不便;
为此,市面上开发有多种拖把专用的沥水设计,从早期设于水桶上的挤水篮到近期的脱水装置,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27709号、公告第M338634号、公告第M347146号、公告第M349255号及公告第M350564号等等,而这些脱水装置主要是于桶体上设有一供容置布盘的沥水桶,且桶体下方设有利用脚踏的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可驱动沥水桶高速旋转,以利用高速旋转的沥水桶将布盘上的水份高速甩出,达到脱水的目的。
但前述专利的驱动单元是依靠单侧施力带动沥水桶的转轴,使转轴本身承受极大的单向剪力,易造成其主、被动齿轮间啮合不确实的问题,进而产生驱动不稳定的现象,降低其脱水效率,且容易造成整体组件的晃动与松脱,而影响到其使用寿命。
故市面上进一步开发有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368408号以电动马达驱动的拖把,以及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368410号与公告第M369750号等以手动伸缩按压握杆的自旋式拖把,其目的也是用于能快速脱水,以减轻使用者清洗布盘的负担,同时克服前述脚踩式脱水装置高成本及易损坏的问题。
但其在擦地的过程中,因受到家具、墙壁夹角的干扰,握杆常会相对平贴于地面的布盘改变夹角,故其在使用过程中无法驱动布盘转动,而需完全依靠使用者施力往复擦地才能有效达到清洁的目的,长时间下来仍然是不小的负担,故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开发,以有效减轻使用者拖地时的负担。而前述拖把的布盘虽能转动,但其布盘仅能在与握杆呈垂直交错状时,才能让布盘高度旋转脱水,无法用于一般的拖地操作过程中。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驱动的拖把结构,以让拖把在使用过程中能驱动布盘,以提升其擦地清理效果,而能增进其经济效益。
又,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驱动的拖把结构,其能达到省力的目的,供进一步增进其操作的便利性。
而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具体实现前述的目的与效果:该拖把具有一握杆,握杆底端设有一盘座,且盘座内设有一供拖地用的布盘,另握杆上设有一驱动模组,又握杆利用一具万向转动作用的万向机构与盘座连接,且驱动模组通过一具挠性弯曲作用的挠性轴带动该布盘旋转,而布盘底面具有拖地用的拖布。
以此,通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展现,让本实用新型的握杆可相对改变与盘座之间的夹角,以满足不同角度的擦地需求,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还可驱动布盘擦地,供提升拖地的清洁效果,另驱动模组也可用于高速沥干布盘的水份,以达到布盘清洗、脱水省力的目的,而能增进使用的便利性,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进一步可提高其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拖把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拖把结构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拖把结构的局部组成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拖把结构于实际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拖把结构于弯曲使用时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拖把结构于弯曲使用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握杆 11 容置槽
12 枢轴 13 方向握把
14 方向握把 15 容槽
16 枢轴 17 扣片
18 背带 191 启动开关
192 变速开关 20 驱动模组
21 马达 22 轴杆
23 轴套 30 万向机构
31 球座 32 枢部
33 球体 34 贯孔
35 挠性轴 36 钢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水山,未经林水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89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