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弹性支撑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89479.7 | 申请日: | 201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9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魁;叶张军;张玉花;梁文明;吴志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9 浙江省杭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形 锂离子电池 弹性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弹性支撑环技术。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好、工艺简便、安全无污染等优势在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领域部分代替了传统电池。大容量电动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试用,并且已经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作为动力锂离子电池,多处于移动、振动工作状态,因而对电池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结构,由隔膜、正、负极极片螺旋卷绕而成的卷心长度一般短于其外壳长度,装配时,卷芯一般置于壳体长度中央,两端长出部分的空间分别用于正负极极耳及其它结构部件的组装,但随着电池长时间在移动、振动环境下应用,电池内部卷芯在壳体内来回移动,挤压电芯两端的结构部件,以致电芯两端空间越来越大,电芯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引起电池极耳扯断、性能不能有效发挥、循环性能下降等问题,影响电池的的安全、稳定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电池的组装制造、提高电池使用稳定性及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弹性支撑环技术。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支撑环为一个类圆圈型设计,包括弹性体、支撑体两部分;所述弹性体和支撑体为一个整体连接设计;弹性体位于圆圈型设计的中央部分,呈内凹状;支撑体位于圆圈型设计的上下两端部分;弹性体与支撑体的连接为弧形连接。所述弹性支撑环材质为PP(聚丙烯)塑料、PE(聚乙烯)塑料或PP和PE混合塑料材料;所述上下支撑体部分主要起支撑作用,厚度为2-8mm,高度为2-10mm;中间弹性体部分主要起弹性、缓冲作用,厚度为0.5-2mm,高度为3-15mm。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内部部件组装时,先将卷芯放入电池壳体长度中心处;在卷芯两端分别放入弹性支撑环,将极耳及其他结构部件在弹性支撑环内圈中穿出后,按照常规电池装配的方法进行极耳整理、极耳焊接、极带焊接及其他部件组装等后续操作,组装后,电池端部部件均在支撑环内圈范围内;为了便于组装及保证弹性支撑环作用有效发挥,通常卷芯及其两端弹性支撑环高度总和应等于电池壳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类圆圈型弹性支撑环支撑体设计部分,采用厚度较大塑料材料,硬度相对较大,可有效防止电芯在壳体内部移动;弹性体设计部分,采用了厚度较小的塑料材料,硬度很小,可以对在振动使用环境下电池内部的电芯及结构部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其相互挤压、碰撞。弹性支撑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使用给电池提供了比较稳定的环境、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保障了电池的安全性、充分发挥了电池的各项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弹性支撑环呈类圆圈型结构;支撑体与弹性体为一整体连接设计;弹性体位于圆圈型设计的中央部分,呈内凹状;支撑体位于圆圈型设计的上下两端部分;弹性体与支撑体的连接为弧形连接;弹性支撑环材质选用PP塑料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894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