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脚踏式滑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0392.1 | 申请日: | 201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3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涂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玉龙 |
主分类号: | B62M1/04 | 分类号: | B62M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4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脚踏 滑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轮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脚踏式滑轮车。
背景技术:
滑轮车的使用范围及其广泛。目前市场上的滑轮车都是依靠脚蹬地带来的推力和惯性向前短距离的滑行,这样的运动原理比较费力,且获得的推力不稳定,给滑行带来不便,更无法实现双脚离地的推动运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脚踏式滑轮车,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省力,速度快,且方便携带。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方向桿5、后轮6、车梁9、前轮11,它还包含转轴1、踏桿2、踏桿换位器3、踏板4、撑地棒7、连桿8、踏桿限位10和支撑板12;转轴1通过支撑板12与后轮6中心轴连接,后轮6下部设置有撑地棒7,转轴1通过一对踏桿2分别连接有踏板4,一对踏桿2之间通过踏桿换位器3连接,且踏桿2通过连桿8与撑地棒7连接,踏桿2底部设置有踏桿限位10。
所述的撑地棒7采用橡胶合成材料制成,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可压缩性,且有较大的耐摩擦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省力,速度快,且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方向桿5、后轮6、车梁9、前轮11,它还包含转轴1、踏桿2、踏桿换位器3、踏板4、撑地棒7、连桿8、踏桿限位10和支撑板12;转轴1通过支撑板12与后轮6中心轴连接,后轮6下部设置有撑地棒7,转轴1通过一对踏桿2分别连接有踏板4,一对踏桿2之间通过踏桿换位器3连接,且踏桿2通过连桿8与撑地棒7连接,踏桿2底部设置有踏桿限位10。
所述的撑地棒7采用橡胶合成材料制成,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可压缩性,且有较大的耐摩擦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踏板4被向下踏动时令踏桿2绕转轴1向下转动,通过连桿8带动具有弹性的撑地棒7撑地,同时由于地的反作用力则使滑轮获得前行动力而运动。一付踏桿2分左右两根,令为A和B,二者总是作相反运动,当踏桿A被踏向下转动到设置的最低位时,踏桿B则反转到最高位,同理当踏下高位B踏板的同时原先达到低位的A踏板即返回高位,A和B轮流交替上下运动,带动撑地棒7轮流往复运动,实现撑地动作,周而复始,根据方向桿5的操作,滑车即可连续前行。踏桿2绕转轴1转动(上下运动)靠限位桿10设置在一定范围,从而也控制了两撑地棒7往复运动范围。两撑地棒7与地面夹角在30°——45°之间,使地面对滑车的反作用力的令车前行的分力较大。
本具体实施方式有两种模式:A式为车轮直径较小,能以转轴1在后轴上面有与支撑板12支撑着,借以抬高两踏桿2高度,以便撑地棒7有足够往复运动空间。
同理,如车轮直径较大,省去支撑板12将转轴1直接安装在车后轮轴上,就成大轮式B型。
本具体实施方式若仅仅用于运动,脚踏式滑轮车亦可为三轮,前轮一个,后轮两个而且轴较短(两轮较近)。若用于旅行用行李车,则需前后都为两个轮子,且后面两轮距适当大一点,转轴两边附加一段附件,以便放行李。若两踏板不踏亦可成等高,便于放东西,此时方向桿就为拉桿。
本具体实施方式前轮亦可做成折叠式即在车梁与前轮结合处折叠。
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省力,速度快,且方便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玉龙,未经涂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03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