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袋输液双管弹性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0946.8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7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屈平定;李焕勋;别少勇;赵京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4 | 分类号: | A61J1/14;A61J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茅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双管 弹性 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软袋输液双管弹性接口。
背景技术
现今的软袋输液双接口多采用硬质接口,与输液袋连接的接口处为圆形、椭圆形或菱形,且不可变形,接口处输液通道为圆形。现今的软袋输液接口为硬质圆形、椭圆形或菱形接口,为满足接口与输液软袋连接要求对接口精度要求较高,否则会出现漏液等连接问题,所以在接口的加工过程中对模具精度要求也较高,导致输液接口生产成本很高;在与软袋连接(即硬质圆形、椭圆形或菱形接口与输液软袋的热合连接)过程中,因接口为硬质不易变形,所以对连接过程中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在热合过程中需要多次连接且过程中需要移动,导致连接的效率和连接合格率较低;接口为圆形、椭圆形或菱形,因此带有一定坡度,坡度越高成品率越低。而且硬质的双接口与软袋热合工序的加工机械成本较高。
另外还有带有软管的软袋输液双接口,但此种接口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袋输液双管弹性接口,一种连接端口可弹性变形、接口加工方便、成品率高、成本低、更易与输液软袋连接的软袋输液双弹性接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袋输液双管弹性接口,包括弹性接口A和弹性接口B,弹性接口A和弹性接口B都包括上端口、输液通道和尾翼,其特征在于,弹性接口A和弹性接口B的输液通道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端口和尾翼连接,输液通道与尾翼连接端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菱形框,该端头为输液通 道下端,弹性接口A和弹性接口B的输液通道下端之间通过连接翼连接,弹性接口A和弹性接口B的输液通道下端外侧与尾翼连接,弹性接口A和弹性接口B的输液通道下端的侧壁有弹性,可弹性变形,该软袋输液双弹性接口为一体构件。
更优的,所述输液通道下端与尾翼外壁设有横向的条形防漏凸起,输液通道下端、尾翼和连接翼外壁上的条形防漏凸起相互对应连接。
更优的,所述弹性接口A的与弹性接口B上端口形状相同或不同,弹性接口A的与弹性接口B的上端口分别连接有相同或不同的输液组合盖。
更优的,所述输液通道下端为菱形框时菱形框的两个钝角处倒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是:双管弹性接口通过其两侧的尾翼和中间的连接翼与软袋输液袋体相连接,弹性接口A和弹性接口B的下端的侧壁有弹性,可弹性变形。在用于生产制袋热合时在上下模具挤压下,两个输液通道下端的横截面同时变形为一条直线,制袋完成时再回弹变形为接近原形状,软袋输液双管弹性接口对比硬质接口具有合格率更高,制袋定位方便,能在有效降低渗漏率的同时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对比双软管接口具有双软管软袋输液的相同功能,却可以用单口管软袋输液设备改造生产双口管软袋输液,大幅降低设备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软袋输液双管弹性接口,包括弹性接口A6和弹性接口B7,弹性接口包括上端口1、输液通道2和尾翼3,其特征在于,弹性接口A6和弹性接口B7的输液通道2两端分别与上端口1和尾翼3连接,输液通道2与尾翼3连接端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菱形框,该端头为输液通道的输液通道下端21,弹性接口A6和弹性接口B7的输液通道下端21之间通过连接翼4连接,弹性接口A6和弹性接口B7的输液通道下端21外侧与尾翼3连接,弹性接口A6和弹性接口B7的输液通道下端21的侧壁有弹性,可弹性变形,该软袋输液双弹性接口为一体构件。
输液通道下端21与尾翼3外壁设有横向的条形防漏凸起5,输液通道下端21、尾翼3和连接翼4外壁上的条形防漏凸起5相互对应连接;弹性接口A6的与弹性接口B7上端口1形状相同或不同,弹性接口A6的与弹性接口B7的上端口1分别连接有相同或不同的输液组合盖;输液通道下端21长度与尾翼3和连接翼4的宽度相等;输液通道下端21为菱形框时菱形框的两个钝角处倒圆;输液通道下端21与上端口1间的输液通道2逐渐变形。
原理及有益效果:输液软袋分三层,分别是外部的外表层、中间的抗拉层和内部的内膜层,软带接口与输液软袋的内膜层进行热合连接防止渗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佛山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09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药器上使用的定位推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充气振动按摩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