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现浇空心楼盖内膜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91893.1 | 申请日: | 201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8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冯大权;龙虎;李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大权;龙虎;李永康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E04B5/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 |
地址: | 20008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空心 楼盖 内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现浇混凝土的结构,具体是一种混凝土现浇空心楼盖内膜管。
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用于形成空腔的内膜管主要由以下几种:水泥管,泡沫管,塑料管等。上述内膜管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对施工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结构安全。如水泥管吸水性高,对混凝土浇筑有不利影响,同时水泥管为脆性材料现场施工中破损率高;泡沫管不便于运输,泡沫材料为易燃材料,现场施工存在火灾危险。高分子塑料管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整体圆管式的内膜管不便于运输,双片式靠射钉固定的内膜管存在漏浆,易破损,空心率无法保证等问题。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619182U,授权公告日2010-11-3,公开了一种“空心楼盖用芯管成型模具”,该技术包括两个对扣成圆筒的圆弧形板,圆弧形板相邻侧边设有连接件。通过两个圆弧形板对扣、连接成圆筒状作为模具。但该技术的缺陷在于制备得到的芯管依然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不易于运输,另外对于制造成型,如制造装置、工艺步骤设计的要求较高,难以大批量生产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现浇空心楼盖内膜管,接头可靠性高,管身整体性好,受力性能高,接缝密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2片以上环接的弧形片材以及设置于弧形片材的两端相互配合的连接件。
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公插件和母插件,其中:公插件的端部为凸起结构,母插件的端部为凹进结构。
所述的弧形片材的数量为2片,对应弧形片材的圆心角度为180°。
所述的弧形片材的数量为3片,对应弧形片材的圆心角度为120°。
所述的弧形片材的数量为4片,对应弧形片材的圆心角度为90°。
所述的弧形片材包括若干个侧面依次串联的扇形内膜单元。
所述的扇形内膜单元为薄壁中空结构,该结构在节约用料的同时,能增强管身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弧形片材组合时使用公母扣插接的形式连接,接头可靠性高,管身整体性好,受力性能高,接缝密合,不漏浆,不易破损;同时,弧形片材可以叠合,最大限度的利用车厢空间,方便运输。本实用新型专利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破损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为公插件的结构图。
图3为母插件的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分解图。
图5为实施例2的分解图。
图6为实施例3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2片顺次连接的弧形片材1。
所述的弧形片材的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件。
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公插件2和母插件3,其中:公插件的端部为凸起结构4,母插件的端部为凹进结构5。
所述的弧形片材1的圆心角度为180°。
所述的弧形片材包括若干个侧面依次串联的扇形内膜单元,所述的扇形内膜单元为薄壁中空结构,该结构在节约用料的同时,能增强管身强度。
使用时,将2片弧形片材1的公插件2和母插件3插接组合即可。
在其他实施环境下时,也可以采用如图5和图6中所示的结构进行相似方式的组装,其中:
如图5所示,为3片顺次连接的弧形片材1,该弧形片材1的圆心角度为120°。
如图6所示,为4片顺次连接的弧形片材1,该弧形片材1的圆心角度为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大权;龙虎;李永康,未经冯大权;龙虎;李永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918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结构建筑用门廊立柱
- 下一篇:一种抗震结构照明顶棚